*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一帶一路’與政治地理學-博士生論壇紀實 ISBN:9787306079503 出版社:中山大學 著編譯者:劉雲剛 頁數:2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246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2018年8月19日-22日,2018年「一帶一路」與政治地理學博士生論壇在中山大學成功舉辦,本書為論壇的成果合集,包括前言(課程說明)、博士生論壇簡介(論壇日程、專家簡介、學員簡介、工作團隊)、博士生論壇實錄(專家講座紀實)、附錄(博士生論壇摘要集、採風集、學術考察等)、後記(博士生論壇組織心得與經驗)幾個部分。作者簡介 劉雲剛,1973年12月出生,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95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地理系本科畢業,1998年東北師範大學東京學藝大學經濟地理學專業聯合碩士畢業,2002年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博士畢業,2006年東京大學廣域科學專業博士畢業。現任中山大學地理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註冊城市規劃師,民政部行政區劃調整專家委員會專家,廣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諮詢專家,兼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秘書長,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資源學會資源型城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地理聯合會政治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等。目前主要從事城市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城鄉與區域規劃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著作(含合著、譯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目錄 前言專家簡介 第一部分 政治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講 政治地理學的研究方向 第二講 政治地理學的視角與方法 第三講 多元的世界,多元的政治地理學 第四講 「一帶一路」面面觀 ——政治地理學視角 第五講 「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地緣政治學 第二部分 政治地理學的前沿探索 第六講 地緣政治、生活空間與政治地理學 第七講 超越人類的地理學 基於政治生態的考量 第八講 「一帶一路」:基於地理學的思考 第九講 「一帶帶一路」與新型城鎮化發展 第三部分 政治地理學的應用與實踐 第十講 基於貿易關係的地緣風險探究 第十一講 地緣環境與沿邊發展 ——以南亞、東南亞為例 第十二講 東盟地理與中國一東盟合作 第十三講 進口石油對中國一級行政區經濟的影響 ——基於省級投入產出表的分析 第十四講 隔離與融合:雲南邊境城市的緬甸勞工與社會治理 第四部分 博士生論壇摘要集 一、全球化與「一帶一路」 1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hina』s Ambitions to Create a New Economic Order in Global Administrative Law 2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Chinas Trade Considerations 3 Visualiz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Political Ri8ks A1ong the Belt and Road 4 澳大利亞對中國加強與太平洋島國關係的認知與反應 5 基於恐襲數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安全態勢時空演變分析 6 空間現代性問題探索 ——基於中國城鄉發展的特殊語境 7 瀾湄合作智庫網路建設進展與未來前蒹 8 美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及中國的應對 9 「一帶一路」背景下斯里蘭卡旅游業新現象探析 10 「一帶一路」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戰略思考 ——基於宏觀政策的視角 11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氣候援助問題研究 12 「一帶一路」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研究 ——基於地緣政治學視野 13 「一帶一路」文化貿易網路結構特徵研究 14 支點型戰略功能區:政策鏈視角下的國家級新區功能定位 15 知識貢獻與路徑支持:科技發展對中國參与北極治理的意義 16 中美兩國在「一帶一路」地區的貿易競爭力比較 ——基於「鑽石模型』』的分析 二、地緣政治與生活空間 1 朝鮮慈江道、兩江道地名景觀空間分佈特徵 ——以日本統治時期地名為主 2 第一島鏈重點島嶼潛在威脅等級劃分及空間分佈 3 共同崛起下的能源合作:中印戰略互信的穩固板塊 4 貴州長壽人口分布特徵研究 5 基於尺度政治視角下的旅遊在國際衝突中的應用邏輯 ——以中韓為例 6 聯通、交匯與輻射:中巴經濟走廊的地緣經濟解讀 7 美國北極氣候資源政策的轉向 8 雙語種背景下中日地緣關係演變及影響因素分析 ——基於事件分析法 9 烏克蘭武裝衝突時空分佈特徵及地緣解析 10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整治規劃實施對策 ——以清遠市鐵坑村為例 11 選舉參与的空間效應:基於香港2016年立法會選舉的空間計量研究 12 中國海洋地緣環境系統脆弱性時空演化 三、邊境管治與跨界發展 1 國外關於中緬泰老「黃金四角」跨境流域合作區研究進展及近今趨勢 2 基於共生理論的跨界協同發展管治策略研究 ——以廣西中越邊境區域為例 3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鄰國邊境地區地緣經濟變化及其地緣影響 4 三階段尺度政治理論模型視野下的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與區隔 5 我國邊境地區非法入境問題研究:發生機制與治理框架 6 現代皮影戲跨文化傳播策略 ——以唐山皮影為例 7 中國邊境地區外向型經濟脆弱性時空分異及影響因素研究 8 中蒙俄地緣經濟關係發展研究 四、文化認同與移民社會 1 長白山地區地名文化景觀研究 ——以延邊州白山市及通化市為例 2 大陸赴台遊客的情感研究:邊界、去邊界與再邊界 3 基於國家認同的根祖文化空間建構 4 論迦摩縷波國及帕拉國對佛教傳播的影響 6 西南邊疆地區山地多民族聚居區社會空間分異與演變研究 ——基於桂西德峨鎮的個案研究 7 社區類型會影響居民之間的社會融合嗎 第五部分 附錄 學員簡介 採風集 學術考察 工作團隊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