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明與中國鄉村社會 王加華 978756077635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東大學
NT$58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農耕文明與中國鄉村社會
ISBN:9787560776354
出版社:山東大學
著編譯者:王加華
頁數:58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147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農史與農村社會史研究、圖像史學研究和民俗研究三個篇章,每一篇章收錄了相應的文章。如農史與農村社會史研究篇章就收錄了《一年兩作制江南地區普及問題再探討》《節氣、物候、農諺與老農:近代江南地區農事活動的運行機》《被結構的時間:農事節律與傳統中國鄉村民眾時間生活》等文章,圖像史學研究篇章收錄了《讓圖像「說話」:圖像入史的可能性、路徑及其限度分析》等文章。全書圍繞農耕文明與鄉村社會的關係,展現中國古代傳統民俗發展變化。

作者簡介

王加華,男,1978年生,歷史學博士,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民俗研究》(CSSCI)副主編、《節日研究》(輯刊)主編,主要從事農業史、圖像史學、區域民俗學研究,在《文史哲》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被結構的時間》等著作,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農耕圖像的搜集、整理與研究」等課題。

目錄

農史與農村社會史研究
一年兩作制江南地區普及問題再探討
——兼評李伯重先生之明清江南農業經濟史研究
第一節氣、物候、農諺與老農
——近代江南地區農事活動的運行機制
民國時期江南地區的螟蟲為害與早稻推廣
內聚與開放:棉花對近代華北鄉村社會的影響
被結構的時間:農事節律與傳統中國鄉村民眾時間生活
——以江南地區為中心的探討
傳統中國鄉村民眾年度時間生活結構的嬗變
——以江南地區為中心的探討
圖像史學研究
讓圖像「說話」:圖像人史的可能性、路徑及限度
技術傳播的「幻象」:中國古代耕織圖功能再探析
教化與象徵:中國古代耕織圖意義探釋
誰是「正統」:中國古代耕織圖政治象徵意義探析
顯與隱:中國古代耕織圖的時空表達
處處是江南:中國古代耕織圖中的地域意識與觀念
民俗研究
個人生活史:一種民俗學研究路徑的討論與分析
眼光向下:大運河文化研究的一個視角
被「私有化」的信仰:廟宇承包及其對民間信仰的影響
——以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禹王台廟為例
四「化」:中國節日的當下發展與變化
作為人群聚合與社會交往方式的節日
——兼論節日對當下基層社會建構與治理的價值意義
傳統節日的節點性與坐標性重建
——基於社會時間視角的考察
第一節點性與生活化:作為民俗系統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保護與傳承的一個視角
「你」怎麼看:胡集書會保護與傳承的藝人視角
戲劇對義和團運動的影響
「土」義變遷考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