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造像-大畫幅黑白膠片攝影 三晉出版社 978754572660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三晉
NT$2,34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雲岡石窟造像-大畫幅黑白膠片攝影
ISBN:9787545726602
出版社:三晉
著編譯者:三晉出版社
頁數: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11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城西十六千米處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千米,主要洞窟45座,另有附屬洞窟209個,現存大小造像59000餘尊。石窟規模宏大,佛像雕飾奇偉,技藝精湛嫻熟,內容豐富多彩,形象生動感人,吸收並融匯了古代各民族文化,代表了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 雲岡石窟始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一直延續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共歷60餘年。按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的發展,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460—471)五個洞窟(第16—20窟)因系高僧曇曜主持營建,習稱「曇曜五窟」,推測是為北魏太祖以下五帝造像,具有帝佛合一的神性之美。中期(471—494)是雲岡石窟營造工程最輝煌的階段,多為模擬漢式傳統建築樣式並成組結對的雙窟,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四組雙窟,反映了當時既有皇帝在位,又有太后臨朝的政治局面。第11、12、13窟一組三窟以及沒有完工的第3窟也屬於本期營鑿。本期造像胡風蕩蕩,華物堂堂,既保留中亞、印度佛教雕刻藝術因素,又反映出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惰愫。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遷都洛陽,平城(今大同)政治地位既降,影響力隨之銳減,雲岡大型皇家營鑿工程中輟,但作為社會大眾信仰的重要載體,留居平城的中下層官吏以及邑人信眾充分利用平城舊有的技藝和資料,繼續鐫窟造像,此即雲岡晚期(494—524)洞窟。本期多為中小型窟室,洞窟類型複雜,造像樣式多變,題材內容奇思騁越,不拘約束,盛行於間洛地區的「秀骨清像」之風格,即濫觴於此。 正光四年(523),柔然「入塞寇抄」,雲岡衰落。孝昌二年(526),北方六鎮盪亂,平城淪廢,雲岡石窟營造工程偃旗息鼓。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長達148年的北魏王朝退出了歷史舞台。 雲岡石窟是公元五世紀世界美術主流的重要分支,它的最高成就是在吸收世界各藝術流派精華的基礎上,融合併創造出新的造像模式,成為世界範圍內文化傳播的典型例證。1961年,雲岡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被評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目錄

《雲岡石窟造像(大畫幅黑白膠片攝影)》無

目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