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勒句法的藝術-26首旋律化練習曲 (作品16) 陳學元 978753967791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安徽文藝
NT$28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海勒句法的藝術-26首旋律化練習曲 (作品16)
ISBN:9787539677910
出版社:安徽文藝
著編譯者:陳學元
叢書名:鋼琴小博士曲庫樂譜系列
頁數:9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102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海勒句法的藝術——26首旋律化練習曲(作品16)》屬於鋼琴小博士曲庫樂譜系列,斯蒂芬·海勒是19世紀匈牙利的浪漫派作曲家、鋼琴家和教師,一生作有近160套不同體裁的作品。這套作品16是海勒於1840年發表的套中級程度練習曲曲集,首版按照24個大小調分佈創作,1844年修訂時增加了2首。這裏的26首練習曲富有明確的標題均由作曲家自己命名。從標題來看,作曲家希望通過不同的音樂體裁,並用練習曲的方式整體貫穿起來。整套練習曲可以作為肖邦練習曲的預備練習之一。

目錄

前言/序言
關於作曲家海勒其人
斯蒂芬·海勒(Stephen Heller 1813-1888年)出生於匈牙利佩斯特(現布達佩斯),逝世于巴黎,父母均是猶太後裔,是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家、作曲家。起初,他受家人指示從事法律職業,不過後來因熱愛音樂自己選擇了音樂的道路。1822年,他和老師弗朗茲·布勞爾(Ferenc Brauer)在布達佩斯劇院一起演奏揚·杜塞克(Jan Dussek)的雙鋼琴協奏曲。海勒之後被推薦到維也納跟隨卡爾·車爾尼學習鋼琴,但是因無法承擔高昂的學費而轉到安東·哈姆(Anton Halm)的門下。通過後者的介紹,海勒與貝多芬及舒伯特結識。 、
1828年,海勒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進行了他的首次登台表演;受演出成功的鼓舞,他隨後在父親的安排下,于匈牙利、波蘭、德國等國家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旅行演出。在回布達佩斯的路上,他經過德國的卡塞爾、法蘭克福、紐倫堡、漢堡等地。之後由於身體原因,他於1830年夏天停留在了德國的奧格斯堡(Augsburg),長達8年。
這期間,他放棄了演出,不過卻得到了一大筆音樂學習上的贊助。一開始,他跟隨樂隊指揮伊波利特·傑拉德(Hippolyte Chelard)學習作曲,並創作了大量根據海涅、歌德及其他德國詩人所寫的詩詞譜寫的藝術歌曲,不過這些手稿後來遺失了。幾年後,他將自己的一些作品寄給了羅伯特·舒曼,舒曼在《新音樂雜誌》上給予這些作品高度的評價。海勒和舒曼一生從未見過面,但他們在長期的通信與合作中建立了一種特別的友誼。舒曼一直很支持海勒,併為他尋找了第一家樂譜出版商;海勒則一直視舒曼為自己精神上的兄長。之後,海勒成為舒曼所挑選的「大衛同盟」中的一員,並以「Jeanquirit」作為筆名,成為《新音樂雜誌》在奧格斯堡的通訊員。
1838年,海勒移居巴黎。在那裡,他與柏遼茲和肖邦成為了好朋友,同時,也被一些著名的藝術家欣賞,其中就有正在全歐洲舉辦自己作品巡演的弗朗茨·李斯特。那時,海勒已經是位非常成功的鋼琴家,有些評論家甚至認為他已經超越了肖邦。他在那個時期創作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都與舒曼的性格小品、舞曲和練習曲有關,並且廣為流傳。而他所作的一系列改編自舒伯特藝術歌曲的作品也受到比才與馬斯奈等人的稱讚。
1849與1862年,海勒兩次赴倫敦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但最終卻因身體不適致使他決定不再進行任何公演,並在巴黎度過了他的餘生,直到1888年去世。離世前 他一直作為一名教師從事鋼琴教學事業(這一點與李斯特晚年幾乎不願意公開演出頗為相似)。他教授的學生其中就有日後成為巴黎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的伊西多爾·菲利普(Isidor Philipp)。海勒還被授予法國騎士榮譽軍團勳章,之後,他的名聲逐漸褪去,甚至幾乎被人遺忘。他常常被人們認為是法國作曲家,但本質上,他的作品深深地刻著德國浪漫主義的風格和他的波西米亞一猶太的印記。
關於海勒的鋼琴作品
觀其一生,海勒是位高產的作曲家,作有帶編號的作品近160部,涉及當時常見的作品體裁,如練習曲、無詞歌、波蘭舞曲、變奏曲、詼諧曲、夜曲、隨想曲、改編曲等等。他的作品最早可追溯到創作於1829年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作品1)。那時他寫的基礎性練習曲風格傳統,和聲直截了當,曲式較為簡單,大多為兩段或三段歌謠曲式。同樣這些特點也體現在他一些較難的作品里。
舒曼曾高度評價海勒的《引子、變奏與終曲》(Introduction,Variations and Finale, Op 6)和d小調奏鳴曲(作品9),稱他將會在今後的創作上前途似錦。他還評價海勒的《即興曲》(作品7)「曲式新穎、獨特、自由、充滿幻想性」。之後,舒曼發現海勒的作品既有古典主義的傳統,又富於浪漫主義的詩意。
海勒曾說他視貝多芬為榜樣,並在風格上使自己年輕時期的創作與他更有前瞻性的同時代者保持一定距離。他首次以作曲家身份在巴黎嶄露頭角,是在他正式出版26首《句法的藝術》(作品16),以及他的音樂會練習曲《狩獵》(作品29)被李斯特等其他大師廣泛在全歐洲演出之時。隨著他主要以練習曲創作而著稱受到了大家根深蒂固的認識,使他很難再讓大眾知曉自己的其他作品——當時,很多鋼琴家都在彈他那最著名的三套練習曲(作品45、46、47)和作品16以及一些正在出版的作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