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面向未來的零碳園區技術與建設實踐-基於上海建科徐匯科技園有機更新 ISBN:9787112293148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著編譯者:周紅波 頁數:21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176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五個篇章,分別是規劃篇、設計篇、技術篇、建造篇和運維篇,對徐匯科技園區零碳園區項目的建設歷程進行回顧和總結。 規劃篇、設計篇由集團下屬建科設計院牽頭撰寫,首先通過建設背景分析和功能規劃研究,為本次更新項目決策提供發展方向和目標,隨後基於總體布局、空間設計、形態界面和設計工藝的系統思考,研究制訂了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建築總體方案。技術篇由集團下屬建科院牽頭撰寫,通過對國際國內綠色低碳政策和技術趨勢的分析,從綠色、低碳和健康三個視角提出了契合本次零碳園區建設目標的綠色目標體系,並從可持續場地和景觀、高效結構和可循環建材、高性能建築表皮系統、綜合能源利用、高效機電系統以及健康室內環境六大方面展開,構建了與設計緊密融合的綠色低碳集成技術體系。建造篇由集團下屬工程諮詢公司牽頭撰寫,回顧了本次園區建設項目的創新建設組織模式,分別對全過程工程諮詢的策劃和實施、EPC一體化建設、建築工業化實踐以及全過程BIM應用的特色內容展開論述。運維篇由集團下屬建科院牽頭撰寫,通過對設施管理和智慧運維兩方面行業現狀的研究,提出通過BIM模型構築運維數字底座、以智能化系統支撐未來運營管理以及通過集成平台規劃若干場景實現管理賦能的總體方案。 綜上所述,本書旨在通過對徐匯科技園區更新項目建設歷程中各環節的工作成果整理,沉澱和匯聚上海建科集團在建設管理和工程技術兩方面的創新實踐,為城市更新背景下高密度中心城區的大量既有園區項目如何實現零碳化綠色更新提供有益借鑒。目錄 規劃篇第1章 背景研究 1 1 建設背景分析 1 2 相關政策研究 1 3 周邊環境分析 第2章 案例調研 2 1 國外同類案例研究 2 2 國內同類案例研究 第3章 功能規劃 3 1 總體定位 3 2 規劃目標 3 3 規劃理念 3 4 規劃策略 設計篇 第4章 總體布局:土地集約 4 1 園區現狀分析 4 2 設計方案研究 第5章 空間設計:柔性人本 5 1 重塑以人為本的生態環境 5 2 打造開放交互的活力園區 5 3 營造智慧超前的空間體驗 第6章 形態界面:環境共生 6 1 海綿城市 6 2 多維立體綠化 技術篇 第7章 行業現狀 7 1 綠色建築的內涵拓展 7 2 「雙碳」戰略的發展機遇 7 3 國內外同類實踐案例 第8章 目標定位 8 1 總體定位思路 8 2 綠色目標確定 8 3 認證體系介紹 第9章 關鍵技術系統 9 1 可持續場地與景觀 9 2 高效結構與建材 9 3 高性能建築表皮 9 4 綜合能源利用 9 5 高效機電系統 9 6 健康室內環境 9 7 建築能耗及碳排放測算 建造篇 第10章 建設組織模式 10 1 「雙E」建設模式分析 10 2 組織架構模式 第11章 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 11 1 服務定義 11 2 服務策劃 11 3 實施體會 第12章 EPC一體化建設 12 1 EPC建設模式綜述 12 2 EPC設計協同管理 12 3 EPC建造融合管理 12 4 EPC與性能結合 第13章 建築工業化實踐 13 1 建築工業化策劃 13 2 主體結構——鋼框架結構體系 13 3 外圍護——UHPC預製外牆系統建造篇 13 4 外圍護——BIPV預製外牆系統 13 5 內裝修——鋼製內裝系統 13 6 裝配式建築AAA等級評價 第14章 全過程BIM應用 14 1 BIM應用總體規劃 14 2 數字設計BIM應用 14 3 數字建造BIM應用 14 4 數字交付BIM應用 14 5 BIM應用成效 運維篇 第15章 發展現狀 15 1 設施管理:以人為本,多元發展 15 2 智慧運維:以終為始,數據賦能 第16章 數字孿生 16 1 運維模型構建 16 2 空間模型 16 3 設施模型 第17章 集成平台 17 1 平台簡介 17 2 場景規劃 17 3 平台功能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