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經濟學-中國理論與當代政治經濟學 周文 978752176095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信

內容簡介

NT$43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強國經濟學-中國理論與當代政治經濟學
ISBN:9787521760958
出版社:中信
著編譯者:周文
叢書名:中國道路叢書
頁數:34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016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強國經濟學的視角,論述了中國從「大國」到「強國」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邏輯,揭示了中國系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規律,並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新的視角闡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強國經濟學理論。 本書突破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體系框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視角下,闡釋了如何攻克世界經濟發展的難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形成「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深度有機融合的新型關係。所有制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內容,本書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進行了全面闡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並不是相互排斥的。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新之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對西方自由經濟體制的超越,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揚棄。 本書分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差異,包括在經濟發展和產業政策上的選擇差異等。西方在金融自由化下「脫實向虛」,虛擬經濟和金融全球化引發全球經濟危機,而實體經濟發展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和政策引導方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本書還重點論述了收入分配問題,實現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的發展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理念和路徑。我國發展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是保持國家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

作者簡介

周文,男,1968年生,重慶開州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專職副院長,廈門大學《中國經濟問題》聯合主編、講座教授,中國政治經濟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管理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出版10多部專著,其中多部著作被英國麥克米倫出版社翻譯成英文和西班牙文。目前為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實體經濟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首席專家,復旦大學「兩大工程」首席專家。

目錄

前言 構建強國的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
第一章 世界性難題: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一、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理論比較
(一)西方經濟學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政府與市場關係
二、我國政府與市場關係的主要爭論、演進歷程與實踐創新
(一)圍繞政府與市場關係的主要爭論
(二)我國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演進歷程
(三)計劃經濟與自由放任市場30山學辦同安強
(四)政府與市場有機結合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
三、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的世界趨勢與問題
(一)《資本論》與虛擬資本理論
(二)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的世界趨勢
(三)虛擬經濟過度發展的邏輯
(四)西方經濟學理論加劇「脫實向虛」
四、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一)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政府與市場關係
(二)發揮市場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決定性作用
(三)更好發揮政府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五、我國優化政府與市場關係的策略
(一)實體經濟發展中政府與市場關係存在的問題
(二)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優化方向
(三)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強國的所有制理論:做穩實體經濟與深化所有制改革
一、堅持和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一)堅持和鞏固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內涵
(二)堅持和鞏固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重要意義
二、我國所有制結構的演進歷程及現狀
(一)我國所有制結構的演進歷程
(二)我國所有制結構的現狀及問題
三、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與所有制結構變化
(一)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與所有制結構相關性
(二)所有制結構變化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深刻影響
(三)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對所有制結構變化的重要作用
(四)協調推進所有制結構優化與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四、所有制理論發展創新:破除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障礙
(一)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障礙
(二)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三)深化國企改革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四)以所有制結構調整推進經濟優化發展
第三章 強國的分配理論:做大實體經濟與深化分配體制改革
一、收入分配理論演進及對收入差距的考察
(一)收入分配的理論演進
(二)我國收入差距的擴大及其原因
二、收入差距擴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平均主義收入分配體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二)多元化的收入分配體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三)共同富裕目標下收入分配體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三、收入差距過大對實體經濟從業者就業、創業與生活的影響
(一)影響實體經濟就業選擇
(二)影響實體經濟創業意願
(三)影響實體經濟從業者的生活水平
四、收入差距擴大的政治與社會影響
(一)收入差距擴大的政治影響
(二)收入差距擴大的社會影響
(三)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理論
第四章 強國的生產結構:做優實體經濟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一)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演進規律
(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階段性重點
(四)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與發展壯大民營經濟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學理論創新發展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新發展階段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家競爭優勢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新發展理念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超越與實踐路徑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背景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西方經濟學的翻版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簡單等同於產業結構調整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不否定需求側管理
(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忽視政府作用
第五章 強國的開放理論:做強實體經濟與更高水平開放型體制
一、我國對外開放的歷程
(一)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發展
(二)我國對外開放發展的特徵
(三)我國對外開放的總體性評述
二、在開放發展中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一)市場機制在開放發展中的作用
(二)政府調控在開放發展中的作用
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一)開放型經濟與新發展階段
(二)開放型經濟與新發展理念
(三)開放型經濟與新發展格局
(四)開放型經濟與國家競爭優勢
(五)開放型經濟與發展新動力
四、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做強實體經濟
(一)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和時代潮流
(二)全面提升引導經濟發展的現代化治理水平
(三)制定謀求正和博弈的實體經濟貿易政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