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 (增訂本) (全2冊) ISBN:9787309169195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錢志熙 叢書名:卿雲文史叢刊 頁數:76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077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北大教授錢志熙先生的代表作,初版于上世紀90年代後期,是國內較早聚焦于生命觀以研究古代文學的著作。書中以歷史分期與主題相結合的方式,系統梳理了從原始時代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古代生命哲學(生命本體論與生命價值論)的發生髮展歷史,闡述了生命觀在各個歷史時期文學上的表現。相比舊版,增訂本在篇幅和論述上更為宏大周密,幾乎涉及唐前所有重要的歷史文獻與文學經典,援引豐富,論說清通,觀點鮮明,又富於一定理論深度,著重從生命思想發展史的角度對文學史進行新的建構,從一個側面展現唐前文學的發展歷史與面貌,是一部跨涉哲學史、倫理思想史、宗教史、文學史等多個領域的原創性學術著作。作者簡介 錢志熙,浙江樂清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白研究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主要從事中古詩歌史和中古文學史研究,出版有《魏晉詩歌藝術原論》《漢魏樂府藝術研究》《陶淵明傳》《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唐詩近體源流》《黃庭堅詩學體系研究》等學術著作十余種,發表論文一百七十余篇,曾獲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北京市教學名師等科研、教學獎勵十多項。目錄 引言第一章 先民的生命意識及其在神話中的表現 一、先民生命意識之推想 二、神話中的生命主題 三、「夸父逐日」系列:超越時間的幻想 四、西王母故事及其餘衍:面向異域的生命幻想 五、神話作為文學之源與想象之維的價值 第二章 《詩經》的生命觀和生命主題 一、生命意識的發展與詩歌的發生 二、祝頌詞中遺留的上古時代長生幻想 三、宗族觀念支配下的生命意識 四、世俗理性生命觀的藝術表現及感嘆生命主題的開端 五、君子形象的初步建立 第三章 先秦道家的自然哲學生命觀 一、老子的養生新思想 二、莊子的生死觀及其批判精神 三、老莊一派的形神思想 四、莊子生命思想的文學創造 第四章 儒墨二家的鬼神論與喪祭觀 一、鬼神觀念及三代事鬼神之不同 二、儒家的鬼神論及其喪祭文化上的觀念革新 三、墨家的明鬼說與其祭祀觀念 第五章 儒家和士階層的倫理價值生命觀 一、生命問題與倫理道德的起源 二、儒家倫理價值生命觀的形成 三、性命論:儒家一派的生命哲學 四、《春秋左傳》《論語》中的君子論 第六章 楚辭:個體生命境界的宏偉展示 一、藝術的兩種類型:生命境界與生活境界 二、屈原的生命觀及其作品的生命境界 三、宋玉的文士式生命情緒 四、楚辭與神話的多層關係 第七章 戰國至秦漢時代各種養生思想的流行 一、人類養生行為及觀念的起源 二、養生思想體系的形成 三、《呂氏春秋》的生命思想 四、養生思想對政治思想的影響 第八章 漢儒宇宙自然大生命觀的形成 一、漢代生命觀理性與非理性錯綜、反覆的現象 二、宇宙自然大生命觀及其思想淵源 三、天人學和大一統政治的大生命觀 第九章 漢代文學中的神仙主題 一、漢代社會神仙思想的流行 二、辭賦中的神仙主題 三、樂府歌曲和歌謠中的神仙主題 四、樂府仙詩佚篇《河東蒲反歌詩》考索 第十章 漢代諸子的自然哲學生命觀 一、《淮南子》的生死觀 二、《淮南子》的生命結構論:性命與氣志形神 三、桓譚的形神論與生死觀 四、《論衡》疾虛妄的生命思想 第十一章 漢代辭賦中的時命主題 一、辭賦二體及其在表現生命主題方面的不同特點 二、漢人楚辭體作品對屈原悲劇生命形象的塑造 三、大一統王朝政治背景下的士不遇主題 第十二章 漢代詩歌中感傷生命的主題:生命情緒的逐漸醞釀與爆發 一、漢武帝的感傷情緒 二、樂府詩的憂生之嘆 三、生命之歌:漢末詩人的人生謳吟 四、瘟疫與生命思想及文學的關係 第十三章 神仙方術與建安文人遊仙詩 一、漢魏之際神仙方術的再度盛行 二、建安文人對神仙方術的質疑 三、源於道家的玄真之思、遊仙之作 第十四章 建安風骨:建安文人的生命情調 一、從個體感傷到大生命體的關懷 二、生命短暫與終極關懷 三、建安文學對生命價值觀念的表現 第十五章 玄學生命觀及其文學表現 一、從建安到正始群體生命價值觀的歷史性轉變 二、生命的現實價值與超現實價值之間的痛苦抉擇 三、嵇、阮的新神仙思想和遊仙主題 四、阮籍《詠懷》詩的生命主題 第十六章 兩晉社會的變遷和士群生命思潮的演變 一、魏晉之際寒素與勢族的分流及其歷史背景 二、寒素心態與西晉文學風貌 三、兩晉玄學生命思想:郭象與《列子》 第十七章 從玄言到山水田園:文學的境界化與生命情緒的淡釋 一、玄言文學所表現的生命意識 二、山水境界中生命情緒的淡釋 三、佛教早期傳播及在東晉文學中的表現 四、陶淵明的生命思考及其文學表現 第十八章 兩晉神仙道教及其生命觀 一、道教的發生及其與道家思想的淵源關係 二、《抱朴子內篇》的神仙思想 三、神仙道教的士族化 第十九章 兩晉遊仙詩與仙真詩的流變 一、仙隱合流的西晉遊仙詩 二、仙玄合流的仙真詩 三、齊梁文人的遊仙詩 第二十章 魏晉南北朝的形神哲學 一、形神哲學發生的宗教與哲學背景 二、道教神仙、神鬼之說中的形神觀 三、佛教對形神問題討論的推進 四、晉宋之際持無神論的何承天、陶淵明的觀點 五、范縝根據自然之義對神滅之理的論證 六、佛教有神論影響的擴大 第二十一章 激越的生命文學思潮的迴響 一、晉宋之際文學的復古與生命文學思潮的迴響 二、謝靈運、謝惠連、沈約樂府詩的傳統生命主題 三、鮑照、江淹等人對傳統生命主題的繼承與創新 第二十二章 南朝大乘佛教的勃興與生命文學思潮的消沉 一、晉宋之際佛教思潮的新變:適道與濟俗的同時展開 二、佛教信仰對生死之情的解脫作用 三、南朝文人的象教文學 第二十三章 漢魏六朝小說的生命主題 一、小說在表現生命主題方面與詩賦的不同功能 二、小說及志怪的文體源流 三、從神話到神仙小說 四、鬼怪故事的小說 五、佛教主題的小說 餘論:關於唐前生命觀及其與文學發展關係的思考 一、基本概念的繼續討論 二、生命觀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