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結構演變與實體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證 郭貝貝 978750969191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管理

內容簡介<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金融結構演變與實體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證
ISBN:9787509691915
出版社:經濟管理
著編譯者:郭貝貝
頁數:21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04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正確認識與把握新時代金融結構演變規律,對準確設計國家金融體系戰略規劃、合理布局金融體系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基於金融與實體的雙重視角,構建了「三部門」的金融-經濟增長內生模型,釐清金融結構演變的理論路徑、傳導機制與渠道作用,以及實體基礎與均衡形態,同時進行實證檢驗。事實上,金融結構並非總是處於最優狀態,而是處於帕累托改進的「偏離-均衡-偏離」動態演變,整體趨向于「市場主導型」金融結構的軌跡發展。

作者簡介

郭貝貝,管理學博士,畢業於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府經濟管理專業,現就職于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助理研究員,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一市委黨校基地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政府經濟管理、宏觀金融、國際貿易領域。近5年,在《當代經濟管理》《行政管理改革》《湖南社會科學》《金融與經濟》《理論視野》《學習與探索》《經濟問題探索》《江蘇行政學院學報》《天津日報》《中國經濟時報》等權威報紙和核心期刊等公開發表文章30餘篇,累計引用次數達70多次。主持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重點調研課題等省部級課題2項,主持天津市廳局級課題3項,參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與重點項目、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課題以及國家高端智庫課題等10餘項。以主要執筆人向黨中央、國務院、天津市委市政府遞交內參及研究報告6篇,獲得主要市領導的肯定性批示,為政府決策與管理實踐提供了重大支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創新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創新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第一節 概念界定
一、金融結構變遷的內涵
二、金融結構的度量
三、經濟增長的內涵
第二節 理論基礎
一、金融結構理念的思想萌芽:貨幣金融理論
二、金融結構理念的正式提出:金融結構理論
三、金融結構理念的拓展研究:金融深化理論與金融約束理論
四、金融結構理念的演進根源:全融內生理論
第三節 文獻綜述
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
二、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
三、文獻述評
第三章 金融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的理論邏輯
第一節 金融結構變遷促進經濟增長的內在邏輯
一、金融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三部門」模型
二、金融結構動態演變的理論路徑
第二節 金融體系促進經濟增長的實現機制
一、金融體系與經濟增長:微觀功能與實現形態
二、金融體系的微觀傳導機制:四類基本機制
三、金融體系促進經濟增長的兩種渠道比較
第三節 適應經濟增長的金融結構動態演變分析
一、金融結構動態演變的實體基礎:要素稟賦與主體特徵
二、金融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動態均衡形態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金融結構演變與經濟增長:國際實證
第一節 國際層面的金融結構演化趨勢
一、全球整體的金融結構演化趨勢
二、不同層次的金融結構演化趨勢
第二節 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關係的模型構建
一、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動態模型」
二、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靜態門檻效應模型」
三、變數選取與指標描述
第三節 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國際實證
一、「非線性」動態模型的實證結果
二、變換被解釋變數的穩健性檢驗
第四節 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門檻效應」國際實證
一、經濟增長水平作為門檻變數的分析
二、貨幣化程度作為門檻變數的分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金融結構演變與實體經濟:國內檢驗
第一節 國內層面的金融結構演變趨勢
一、基於全國層面看我國金融結構的演變趨勢
二、基於區域層面看我國金融結構的演變趨勢
第二節 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非線性」檢驗
一、變數選取與指標描述
二、非線性動態模型的實證結果分析
三、變換被解釋變數的穩健性檢驗
第三節 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門檻效應」檢驗
一、經濟增長水平作為門檻變數的分析
二、貨幣化程度作為門檻變數的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引入實體與金融的內在特徵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引入實體經濟內在特徵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計與變數選取
二、實證結果與分析
三、穩健性檢驗
第二節 引入金融體系內在特徵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計與變數選取
二、實證結果與分析
三、穩健性檢驗
第三節 引入金融創新下影子銀行體系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選擇與變數選取
二、基於VAR模型的平穩性與協整檢驗
三、基於VAR模型的脈衝響應與方差分解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金融結構優化的選擇與設計:國際經驗比較
第一節 主要發達國家金融結構優化的變遷軌跡
一、「美國模式」:市場導向型金融體繫結構
二、「日本模式」:混合導向型金融體繫結構
三、「德國模式」:銀行導向型金融體繫結構
第二節 主要發達國家金融結構優化的經驗啟示
一、在金融體系建設理念中存在差異且各具優勢
二、在金融法律與監管制度上採取不同的策略
三、構建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金融市場
四、構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主體結構
第三節本章 小結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一、金融結構市場化將是未來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
二、在國際與國內層面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非線性關係存在差異
三、金融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需考慮經濟發展水平與貨幣化程度
四、金融深層結構對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間關係存在差異化影響
第二節 政策啟示
一、推進金融體系在「宏觀-中觀-微觀」層面的結構優化
二、強化金融體系在法律基礎與監管制度的建設
第三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