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 林文寶 978753957375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福建少年兒童內容簡介
NT$28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
ISBN:9787539573755
出版社:福建少年兒童
著編譯者:林文寶
頁數:2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080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林文寶兩篇兒童文學理論論著
在第一篇《兒童文學創作之理論》中,林文寶從兒童文學的意義到兒童、遊戲與藝術三者間的關係,從中建立起兒童文學創作的理論,並闡述了作者對才能啟發教育的見解。
第二篇為《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之研究》,他闡述兒童文學故事體的發展概況,分析不同故事體的形貌與特點。該篇寫作乃緣於教學的方便,因此寫作方式也跟一般的兒童文學用書有所不同,如對文學特點和文學知識的重視。

作者簡介
林文寶
現任台東大學榮譽教授,曾任台東大學人文文學學院院長、兒童文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等。獲得第三屆五四兒童文學教育獎、信誼特殊貢獻獎等。

精彩書評
阿寶老師長期研究臺灣兒童文學、大陸兒童文學、全球兒童文學,他視野開闊,見多識廣,善於比較,善於總結,學養厚重,學識豐盈,思路清晰,觀點鮮明有幸與林文寶教授一起共同參加過幾次兒童文學論壇、兒童閱讀推廣活動,有幸聆聽過林教授的兒童文學、閱讀推廣講座,有幸拜讀過林教授的學術專著和各種門類的編著。林教授的學術,海闊天空,博大精深,自成一派,遠見卓識;林教授的演講、古今中外,山南地北,激情精彩,大氣務實20世紀70年代,林文寶教授”驀然發現兒童文學”;20世紀80年代,林文寶教授”毅然走向兒童文學”;21世紀初,林文寶教授”全然投入兩岸兒童文學”。鶴髮童心,足行天下,林教授真是個閃閃發光的兒童文學之寶。
——原中國版協副主席、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主席海飛
叢書將收入林文寶教授的《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張子樟教授的《少年小說面面觀》、張嘉驊博士的《兒童文學的童年想像》、黃懷慶碩士的《兒童文學與暴力的三個側面檢視》四部專著或論文集。我以為,這四部著作產生的年代稍有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目前臺灣兒童文學界老中青三代學者的研究面貌。
——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 方衛平

目錄

第一篇兒童文學創作之理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兒童文學的意義
第一節 兒童文學的定義
第二節 兒童文學與兒童讀物
第三章 兒童與遊戲
第一節 遊戲的定義
第二節 遊戲的學說
第三節 兒童與遊戲
第四節 兒童遊戲的理論基礎
第四章 遊戲與藝術
第一節 藝術的起源
第二節 遊戲與藝術的異同
第五章 兒童與藝術第六章 兒童文學創作的理論
第一節 兒童文學創作的理論
第二節 兒童文學的評判標準
第三節 對兒童文學應有的認識
第七章 餘論
參考書目
第二篇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參考書目
第二章 兒童故事
第一節 兒童故事的意義
第二節 兒童故事的特質
第三節 兒童故事的寫作原則
第四節 怎樣說故事
參考書目
第三章 神話
第一節 神話的意義
第二節 神話的特質
第三節 神話與文學
第四節 神話的改寫
參考書目
第四章 寓言
第一節 寓言的意義
第二節 寓言的特質
第三節 寓言的寫作原則
參考書目
第五章 童話
第一節 童話的意義
第二節 童話的特質
第三節 童話的寫作原則
參考書目
附錄:試說中國古代童話
參考書目
第六章 兒童小說
第一節 兒童小說的意義
第二節 兒童小說的特質
第三節 兒童小說的寫作原則
參考書目
附錄:臺灣地區兒童文學論述譯著書目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林文寶
本書榮幸列為《臺灣兒童文學館 理論館》中的一本,今收編輯來訊校稿,借此說明一二。
本書分一、二兩篇。前者原刊於 1975年4月《台東東師學報》第三期;後者原刊於 1984 年4月《台東東師學報》第十二期。其後應當時高雄市複文書局楊麗源之邀,於 1987 年2 月合集出版,且易名為《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
其後,於1990年1月,改由文史哲出版社出版,並列為台東師院語文教育系”東師語文從書”
後來邱各容先生創業成立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為贊助其勇氣,於1993年3月交由富春出版。1994年1月又改由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出版。
這本書歷經四次出版,其間修訂不多,只有在文史哲版中加入《試說中國古代童話》《臺灣地區兒童文學論述譯著書目(1949-1988)》兩篇。兒童文學相關書目的建構一直持續至2009 年,而論述譯著則至今未斷。
全書書寫時間與發表時間皆相隔數十年,就學術生涯而言,本書是屬?一、二期的潛學階段的成果。在我讀研的時代(20世紀 60 年代中後期),還沒有研究法這門課,所謂的論文就是依前輩師長的腳步,而後 70 年代末期歐美方法論才開始湧入,於是開啟眾聲喧嘩、多元共生的時代,似乎就忘了自己。如今檢視當年的論著,似乎有時代的軌跡,為存有年少的企圖,如今再版亦無修訂。
唯一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兒童文學分為: 幼兒文學(3-6歲)、兒童文學(6-12 歲)、少年文學(10-15 歲)這是當時的共識。如今依《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一章
第一條規定: 本公約所稱之兒童除依其為適用之法律,較早達到成年外,系指 18 歲以下自然人。
因此,目前所謂兒童文學的受眾,是指未滿 18 歲者,而其層次則往下有嬰兒文學,往上有青少年文學。
為留存時代記憶以及曾經有過的年少情懷,專此說明,並請理解與見諒。
收起全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