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學家當代文選 祁志祥 978730918068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復旦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056
商品編號: 978730918068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上海美學家當代文選
ISBN:9787309180688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祁志祥
頁數:44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84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上海是中國美學研究的重鎮。上海市美學學會彙集著上海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美學與文藝理論研究人才。在過去的四年,上海市美學學會走過了第十屆的歷程,在理論研究方面留下了可貴的奮鬥足跡。本書即是當代上海美學學人奮鬥足跡的記錄。全書收錄40多位作者的論文,集中體現為十二個主題,分別是基本理論研究、美育問題研究、中國古代美學研究、中國現當代美學研究、外國美學研究、音樂美學研究、戲劇美學研究、繪畫美學研究、電影電視研究、設計美學研究、藝術傳播研究、品牌美學與創意寫作研究,代表了上海美學研究界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上海當代美學研究的動態。

作者簡介

祁志祥,文學博士,上海市美學學會會長,全國部分省市美學聯席會議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兼職教授,海南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主持並獨立完成3個文藝美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個中國哲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出版個人專著30餘部,發表論文500餘篇。作品曾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優秀學術成果獎、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高校優秀教材獎。「樂感美學」創始人,「重寫中國思想史」發起人。代表作:「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樂感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樂感美學原理體系》(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中國美學通史》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國現當代美學史》上下冊(商務印書館2018年)、《中國美學全史》五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中國傳統美學精神》英譯本(麥克米倫出版社2024年)、《先秦思想史:從神本到人本》(復旦大學出版社2022年)、《人的覺醒:周代思想的啟蒙景觀》(復旦大學出版社2025年)。

目錄

第一章 基本理論研究
第一節 論美的範疇的樂感特徵(祁志祥)
「優美」是單純、溫柔、寧靜、和諧的快感的對象
「壯美」是亢奮、昂揚、激動、和諧的快感的對象
「崇高」是現實中包含著痛苦、恐懼、敬畏、驚嘆的快感的對象
「悲劇」是藝術中包含著痛苦、恐懼、敬畏、驚嘆的快感的對象
滑稽是生活中荒謬悖理、令人發笑的快感對象
喜劇是藝術中令人發笑、自感優越的快感對象
第二節 「中國文論」的構建之路(陳伯海)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朱光潛及其《詩論》
宗白華的「中國美學」構想
走向構建「中國文論」之路
第三節 「藝術學歷史化」:藝術史哲學的思考(謝納)
藝術學歷史化:藝術史能否取代藝術學?
藝術史的哲學:人文藝術史如何可能?
第四節 藝術一旦成為商品:《資本論》美學思想探繹(張寶貴)
藝術產品的本位屬性與附加屬性
藝術審美價值的量度
藝術商品的悖論與命運
第五節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對無意識理論的改寫(劉陽)
規訓式改寫及疑點
無意識研究的當代進展
生產式改寫的突破口與意義
第二章 美育問題研究
第一節 器物「陳設」美育功能的中西方思想述論(李鈞)
規定與座架:精神的實存與進步方式
「古雅」說探尋藝術的本源
「閑」與「長物」的生活形式對於器物的轉換
「藉物」說建立的陳設的形而上學
第二節 20世紀早期中國美育觀念的發生與建構(尹一帆)
20世紀早期中國美育觀念的發生及其功能論傾向
20世紀早期中國美育觀念的「三位一體」結構模式
20世紀早期中國美育觀念研究的問題與思考
第三節 課程審美化實施的理論與實踐(陸旭東)
課程審美化的美學視野與時代背景
課程審美化的心理動力機制及實施原則
審美五力與思維五力的相互促進
課程審美化的實踐探索
第四節 音樂劇實踐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路徑(李花)
德育教育在精神成人中的重要性
音樂劇實踐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可行性
音樂劇實踐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
第五節 高校美育課程教學效果數據挖掘方法新探(魏啟旦)
數據挖掘支持下的現代美育教學模式
教學質量評價與資源優化
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建議
第三章 中國古代美學研究
第一節 天道與人情:先秦儒家禮樂美學形而上之維(潘黎勇)
「禮必本于天」:禮樂的形而上之原
「天地有大美」:生生之道與禮樂之美
「達天道而順人情」:禮樂美學形而上精神的情感內核
第二節 《周易》對陽明心學美學思想的影響(謝金良)
陽明心學是以《周易》學說為指導的儒學思想體系
陽明心學旨在傳承超凡成聖的儒學美學智慧
「良知即易」是陽明心學美學的思想精髓
第三節 清初詩人呂師濂的「詩史」書寫(周慶貴)
呂師濂的「詩史」書寫
呂師濂的文學史意義
第四節 清末民初報載話本體小說的承傳與變異(孫超)
保留說話人聲口的話本體小說
演述社會現象、滑稽故事與家庭生活
現代新變、虛擬情境與說話人隱形
第四章 中國現代美學研究
第一節 茅盾論如何學習文學的「民族形式」(朱軍)
為「民族形式」辯護
對「五四」新文學追求的堅守與反思
新的現實主義文學觀
第二節 茅盾晚期批評文體的內在矛盾(肖進)
《夜讀偶記》的「前文本」
《夜讀》與「偶記」
作為批評文體的札記
第三節 張愛玲20世紀40年代小說中的心理寫實主義(徐可君)
西方文論中的心理寫實主義
《金鎖記》中的自由間接引語、意識流與蒙太奇
《傾城之戀》的心理寫實特徵:參差對照法
《茉莉香片》的心理寫實特徵:強烈對照法
張愛玲的現代主義與對照的內面書寫
第四節 學人學術生涯視域下的中國新時期文藝美學四十年(潘瑞偉)
教學為業學術為志
民族立場發掘特色
方法自覺文化開源
本體本位理論創新
借花獻佛返本開新
宏觀布局微觀落子
第五章 外國美學研究
第一節 蘇聯繫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與中國新時期美學的轉型(曹謙)
蘇聯「三論」譯介研究進軍人文學科
「三論」研究終獲意識形態合法性
新時期我國美學和文論的轉型對蘇聯「三論」的借鑒
新時期我國以系統論思想對蘇聯反映論文論的反思
第二節 阿甘本的「神聖人」與神聖美學(韓振江)
神聖人與兩種節日慶典儀式
神聖與褻瀆:狂歡節的雙重性
滑稽模仿:瀆神的藝術
第三節 美學和文學的政治:雅克·朗西埃的啟示(張弓)
政治與元政治
美學的政治和文學的政治
美學、文學的政治觀反思
第四節 從「知覺」到「感覺」:以塞尚和培根為例(吳娛玉)
「身體」與「知覺」:梅洛 - 龐蒂對塞尚的解讀
從塞尚到培根:德勒茲論「感覺的邏輯」
感覺強度的譜系:創建一種新的感覺邏輯
第六章 音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