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輿論 沃爾特.李普曼 978721430257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05
商品編號: 978721430257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什麼是輿論
ISBN:9787214302571
出版社:江蘇人民
著編譯者:沃爾特.李普曼
頁數:4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834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大眾傳播的研究,大多不過是《什麼是輿論》的註腳」 兩屆普利策獎得主,「現代新聞學之父」沃爾特·李普曼的經典之作! 作為傳播學的起點,《什麼是輿論》是每個試圖了解輿論、追尋「真相」的人的指路明燈! 為什麼故事總比事實長壽,情緒總比邏輯強悍? 當所有人都在尋求真相時,只有知道「真相」被如何製造的人才能看見真實的世界。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在算法構建無數信息繭房的時代,《什麼是輿論》告訴我們: 我們看見的世界,其實是媒體與想象為我們構築的「擬態環境」; 即使親眼所見,我們也總會用腦中的「刻板印象」丈量萬物; 理想中的民主號稱用自發民意治理國家,真實的社會裡輿論卻被各方有選擇地遮蔽。 為何世界越來越極端,越來越割裂?為什麼人們只相信非黑即白,永遠在缺省立場下評判世界?

內容簡介

《什麼是輿論》是史上首部對「公眾輿論」這一概念進行全景式描述的傳播學經典,闡釋了輿論的形成以及它對現代社會民主和公共決策的影響。在書中,作者指出人類總會通過「擬態環境」來認識世界,在個人經驗、刻板印象和媒體信息構建的心理圖景中,人類對客觀現實的認識總是會出現扭曲。而這種扭曲,正是現代社會輿論傳播與公共決策發生衝突的根源所在。 本書被公認是現代傳播學的開山之作,是新聞傳媒相關專業及從業人員不可不讀的經典。

作者簡介

沃爾特·李普曼(1889—1974),美國新聞評論家和作家。60年的卓越工作使他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家之一,他的專欄評論日益流行,最後被不止250家美國報紙和大約25家外國報紙同時刊用。他最有影響的著作是《公眾輿論》。

目錄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一章 外面的世界與腦中的影像
第二部分 對外部世界的態度
第二章 審查與隱私
第三章 交流與機會
第四章 時間與注意力
第五章 速度、語言與清晰度
第三部分 刻板印象
第六章 什麼是刻板印象
第七章 作為防禦手段的刻板印象
第八章 盲點及其價值
第九章 法則與破壞法則者
第十章 識別刻板印象
第四部分 興趣
第十一章 興趣的引發
第十二章 自我利益的再審視
第五部分 公共意志的形成
第十三章 興趣的轉移
第十四章 是或否
第十五章 領袖與普通民眾
第六部分 民主的形象
第十六章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第十七章 自治社區
第十八章 武力、委任制和特權的角色
第十九章 新瓶裝舊酒:基爾特社會主義
第二十章 新的圖景
第七部分 報紙
第二十一章 作為購買者的大眾
第二十二章 忠實讀者
第二十三章 新聞的本質
第二十四章 新聞、真相與結論
第八部分 情報的有組織化
第二十五章 楔 入
第二十六章 情報工作
第二十七章 對公眾的呼籲
第二十八章 理性之呼喚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