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實踐理解論引論」源自作者博士論文的修訂,是其學術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該部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實踐立場,深入探討科學認識論(即科學理解論)與人文理解論的辯證關係。通過剖析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相互作用,揭示兩種理解論在認知活動中的內在聯繫與相互作用機制。在此基礎上,作者突破科學認識論與人文理解論的二元對立局限,以實踐作為邏輯起點,對日常理解、文化理解和哲學理解等認知形態進行新的闡釋與理論重構,為理解論研究開闢了新的路徑。 下篇「社會理解論」將上篇的研究作為哲學方法論,進行社會學領域的延伸與拓展,集中收錄了作者在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該部分聚焦於後工業社會背景下社會學研究範式的轉變,深入探討感性論研究轉向對社會學理論發展的影響。同時,圍繞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核心議題,系統分析其基本問題與理論架構。此外,還將空間維度納入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研究範疇,深入探討馬克思主義空間社會學的理論內涵與現實意義,為理解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作者簡介
劉少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社會學評論》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理論社會學、網絡社會學與空間社會學。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和重點項目10餘項,近年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1部。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0餘項。其中,《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變遷》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受到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表彰。目錄
立足實踐的崇高追求——紀念恩師高清海先生逝世20周年(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