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生成邏輯研究
ISBN:9787010262468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龐虎 陳仁鋒
頁數:23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7482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本書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時域,圍繞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理論前提、發生動因、演進節點、邏輯內涵、路向矯正、作用機制、成果形態、歷史意義等方面逐次展開,力爭呈現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較為完整的邏輯脈絡及其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影響理路,進而凝練經驗、優化機制,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術建構和話語闡發提供有益借鑒。
作者簡介
龐虎,1978年8月出生,山東聊城人,中國社科院博士后,現為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社會文化思潮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黨建理論與實踐、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文明建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等領域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國家高端智庫重點研究項目、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等課題50餘項。已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中共黨史研究》《光明日報》《浙江社會科學》《浙江學刊》《治理研究》《廈門大學學報》《中共中央黨校學報》《江漢論壇》《西南大學學報》《求實》《長自學刊》《理論月刊》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多份資政報告被中央辦公廳、教育部等中央部委採納。
目錄
代序 金民卿
緒論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理論前提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駁「馬克思主義非科學」論
一、「馬克思主義非科學」的謬論
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屬性是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首要前提
第二節 科學具有價值導向——駁「科學價值中立」論
一、「科學價值中立」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屬性是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根本依據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發生動因
第一節 近代中國學術建構的文化場域
一、西方學術的移入與徘徊
二、中國傳統學術的抗爭與困頓
第二節 三民主義學術中國化的踐行困境
一、三民主義的內在缺陷
二、三民主義學術中國化的運行偏頗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是超越中西之爭的根本指南
一、馬克思主義是代表「第三種文明」的先進文化
二、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是中國特色學術體系建構的總導向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演進節點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早期譯介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價值轉型
一、馬克思主義的早期譯介的「中國化」現象
二、從「學術」到「救亡」: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價值轉型
第二節 「新社會科學運動」與哲學社會科學本土化探索的「新境界」
一、新社會科學運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新輸液的黃金時代」
二、馬克思主義引領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本土化探索的「新境界」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與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的初步顯現
一、革命實踐的理論升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
二、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的初步顯現
第四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邏輯內涵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建構是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根本宗旨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的本質特徵
二、以唯物辯證法為核心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構建
第二節 服務革命鬥爭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價值導向
一、「革命性」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的鮮明特徵
二、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對「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的科學回答
第三節 創造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核心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引領中國學術實現文化範式變革
二、馬克思主義學術對創造「新文化」的探索
第五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路向矯正——以國統區為例
第一節 國統區思想界關於「中國化」內容與形式的分歧
一、「民族形式」的論爭
二、「與抗戰無關」的論爭
第二節 新啟蒙思潮的僵化蛻變與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建構困境
一、外敵壓力下「中國化」啟蒙的僵化蛻變
二、「僵化」語境下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建構困境及反思
第三節 中共南方局的理論引領
一、關於民族主義立場的辨析
二、關於現實主義作風的闡釋
三、關於大眾化導向的解讀
第六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作用機制
第一節 信仰引領機制
一、「科學」與「主義」對接: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的形成
二、堅定的信仰是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強大的精神動力
第二節 實踐動力機制
一、革命實踐需要為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提供理論生長點
二、深入的社會調查為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提供豐富的經驗素材
第三節 思想交鋒機制
一、外部思想論爭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擴大影響力的基本方式
二、內部思想交鋒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的自我更新的重要方式
第四節 集體智慧機制
一、多樣化的理論互動方式是集體智慧彙集的重要途徑
二、從思想交流到集體共識:哲學社會科學的價值提升
第五節 民眾轉化機制
一、從「先知先覺」到「民眾英雄」:近代中國理論精英的角色轉型
二、從「化大眾」到「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路徑轉向
第七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學術中國化的成果形態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探索進程
二、艾思奇的《大眾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通俗化的成功典範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要特點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探索進程
二、王亞南的《中國經濟原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形態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主要特點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中國化的探索進程
二、李達的《現代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中國化的標誌性成果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中國化的主要特點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的探索進程
二、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馬克思主義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