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不僅深入剖析保安行業與犯罪率的關係,還對比不同時期保安角色的變化。同時,通過多位保安的經歷,展現他們在小區權力結構中的困境,以及業主對保安的複雜態度。 本書以民族志的方式,揭示恐懼、權力和空間的交織關係,為情感人類學、民營安全行業等領域的理論發展貢獻力量。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能讓你重新認識保安群體和社會現象的佳作。內容簡介
為什麼中國城市住宅小區需要那麼多保安?為什麼在犯罪率持續下降的時候,保安業務反而蓬勃發展?為什麼保安的日常事務跟保證安全沒有什麼關係? 從這些很多人熟視無睹的問題出發,何襪皮經過長期的參与式調查,詳細描述了保安人群的背景、流動、工作、生活、情感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國城市中這些熟悉的陌生人的清晰面目。保安一方面在化解城市居民對不安全的恐懼,另一方面他們自己被想象成恐懼的對象。中國社會的總體性結構和保安行業的勞動關係意味著,保安要防範的人群和他們自己其實是同一撥人。他們的工作跟安全沒有直接關係,而是通過長時間細碎的勞動來維護小區生活的總體秩序,包括誰高誰低的象徵關係。作者簡介
何襪皮,生於蘇州,80后,畢業於南京大學新聞系,曾創辦南京大學重唱詩社,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人類學博士。詩歌及小說作品曾發表于《山花》《青春》《天南》《作品》《西部》《中西詩歌》《詩潮》《詩選刊》《詩歌月刊》等二十余家刊物,作品被收入多部合集。出版懸疑小說《1924》,專欄結集《快逃,河馬來了!》《為她準備的好軀殼》等。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