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是國際移民大國。中國國際移民輸出地(即僑鄉)的文化色彩豐富、鮮明,對於中國現代化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而言,其價值獨特、貢獻突出。受「目光向外」研究傳統的影響,僑鄉研究長期附屬於華僑華人研究,其學科地位未得到確立。本書彙集了作者30餘年來從事僑文化研究的學術成果,以僑鄉文化為核心主題,分為僑鄉文化理論、僑鄉遺產保護、僑鄉移民歷史三個部分,記錄了張國雄對僑鄉文化學科建設、近代以來僑鄉民眾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獨特實踐及其不可替代的價值貢獻等方面的學術思考,表現出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以及注重學術成果為社會服務轉化的學術實踐特點。作者簡介
張國雄,祖籍江蘇宜興,出生於重慶,高中畢業後到湖北省谷城縣月光林場當知識青年,1977年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1992年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師從石泉教授。1993年進入北京大學地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在侯仁之院士指導下開展歷史人口地理研究。1995年南下廣東,在五邑大學工作。 張國雄曾任五邑大學副校長,現任五邑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二級教授。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廣東省文史館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項,其中,一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 張國雄長期研究僑鄉文化、華僑歷史、世界遺產,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首席專家,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傑出貢獻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榮記一等功。目錄
學術自傳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