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通史 向達 978722920750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重慶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22920750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8*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西交通史
ISBN:9787229207502
出版社:重慶
著編譯者:向達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81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向達先生在1930年和1934年先後出版了《中外交通小史》和《中西交通史》,最早以”中西交通”命名,開創了中西交通史這一學術領域。特別是《中西交通史》,詮釋了”中西交通”的內涵與意義,確定了”交通史”概念的使用。
《中西交通史》以時間為序,上自先秦,下至晚清,系統而全面地對古代整個中西交通歷程、淵源、演變及相互影響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改變了”兩千年來得中西交通,都在若蒙若昧之中”的狀態,糾正了長期以來認為”中國的文化自來都以為是孤立的,不受外來影響的”看法。本書取材精當,提綱挈領,脈絡分明,是中西交通史的經典之作。

內容簡介
向達先生在1930年和1934年先後出版了《中外交通小史》和《中西交通史》,最早以”中西交通”命名,開創了中西交通史這一學術領域。特別是《中西交通史》,詮釋了”中西交通”的內涵與意義,確定了”交通史”概念的使用。
《中西交通史》以時間為序,上自先秦,下至晚清,系統而全面地對古代整個中西交通歷程、淵源、演變及相互影響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改變了”兩千年來得中西交通,都在若蒙若昧之中”的狀態,糾正了長期以來認為”中國的文化自來都以為是孤立的,不受外來影響的”看法。本書取材精當,提綱挈領,脈絡分明,是中西交通史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向達(1900—1966),湖南漵浦人,著名歷史學家、中西交通史家和敦煌學家。1924年畢業于東南大學史學系。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北平圖書館編纂委員會委員。1939年起任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西域史專任導師。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兼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長等職。主要著作有《中西交通史》《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敦煌藝術概論》等。

目錄

小 引 Ⅰ
敘 論 Ⅰ
第一章 中國民族西來說 001
第二章 古代中西交通梗概 007
第三章 景教與也裡可溫教 016
第四章 元代之西征 028
第五章 馬哥 孛羅諸人之東來 032
第六章 十五世紀以後中西交通之復興 047
第七章 明清之際之天主教士與西學 052
第八章 十八世紀之中國與歐洲 073
第九章 十三洋行 082
第十章 鴉片戰爭與中西交通之大開 094
附中西交通大事年表摘
前 言
小 引
二千年的中西交通史跡,要在這五萬字的區區小冊子中一一表露出來,其有遺漏和訛誤,自不待言。何況我對於這一門學問,還是初攻?我希望海內學者不吝指教,使能于再版時修正。
這本書的分量有限,所以只能分作幾個題目(Topics),於每一個題目中提示事蹟的梗概。因此,年代這一方面就不能不予以疏忽了。本書卷末另附有《中西交通大事年表摘要》,稍稍可以彌縫這一點的不足,但是也不能夠詳盡。我的希望只是把這一本小書當作一個簡略的導言,或是指南,憑著這一個小小的指南,再進而窺探因中西交通而發生的更廣闊的世界。
因為我的希望只有這樣大,所以開的參考書也是有限。我于每一章 的後面加附注一條,粗粗舉出幾種可以補充本章 的書籍,以備讀者有意作稍進一步的閱讀。書內不用小注:一方面可省篇幅,一方面也可以使讀者不感覺麻煩。至於附注所開書名以簡明而易得者為限,參考書有中文可舉的總舉中文,中文以外,略舉英文書同日文書幾種,其他文字概從省略。
關於插圖方面 :所用的幾幅地圖,大都采自他書,不敢創作。所采的來源俱於插圖
目錄中注明。
中西交通史在中國的史學上是一門新興的學問,現在國內究心於此的很不乏人。我希望我這一部百衲本的小書出版以後,能有更好的著作出現,一方面可以滿足讀書者的要求,一方面也可以使我有點長進。二十年二月十日向達自記于舊都北海。

媒體評論
唐朝中西交通是中古史的一大特點,向達對此素有研究。
——陳寅恪
今日史學界之權威,其研究中外交通,遍觀各國所藏敦煌遺物,尤稱獨步。
——傅斯年
中西交通史的研究,以向達、岑仲勉二先生的貢獻為最大。向先生有《中西交通史》《中外交通小史》。
——顧頡剛
海內學者,自陳寅恪師而後,治唐代典章 制度、中外文化交流之史事,成績之昭著,尚無出其右者。
——謝國楨
無論是學術方面,或者是道德方面,向先生都是第一流的。
——季羨林

在線試讀
敘 論
這一本小小的書,只想將中國同歐洲諸國在政治同文化方面初步的交通情形,作一鳥瞰的敘述。自然,幾千年的史實,要用五萬字來提綱挈要,毫無遺漏,是辦不到的。我自己也覺得遺漏太多,如中俄的關係,就有不少的漏洞。所願在大的方面能夠顧到,也算足了。
要說到二千年來的中西交通,可以先將中國的文化作一個鳥瞰。在整個的中國文化史上似乎可以分作幾個段落。先秦以前,中國所有的文化孕育發長,略告完成。近來雖有若干學者,主張中國在先秦以前,文化方面即受有西方的影響,但是證據還嫌薄弱。所以先秦以前總可說是中國固有文化發長時期。
秦漢以後,情形又變了。整個的中國同外族發生關係,一天密似一天,北族而外,就算西方的民族,尤其是印度的文化,同中國發生了不可解開的關係。漢以後張騫鑿空,發見西域這一大塊地方。紀元後不久,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中國這時候在政治上日益崩壞,儒家文化不能維持,黃老之清淨無為,因之浸淫于士大夫間。適從西域傳來的印度佛教,其組織的嚴密,同理想的境界之恢詭奇偉,比之黃老學說之簡單,勝過遠甚,而大概又似乎不甚相遠。新來的佛教,就因此而萌生蘖長,植根東土了。
印度佛教思想之傳入中國,在中國文化史上成一整個的時期。但是就這一個時期而言,其中似乎又可分為三個段落 :漢魏六朝佛教的傳人,最初則與黃老,後又易為老莊之說混合,或者可以說是夾雜。稍後一點,又趨重於淨土思想,只想超脫現實,別求樂土。到了唐朝,玄奘三藏”輕萬死以涉蔥河,重一言而之柰苑”。回國而後,正式建立真正的佛教基礎,同時其他宗派風起雲湧,印度的佛教到此時才算是真正傳入中國。宋朝的哲學突起新局,宋儒之學不論他是否能得儒家的真傳,而在中國哲學史別幻異彩,那是無可疑的。可是仔細考察,宋儒之學實是儒釋兩家經過漢魏以至於唐的交蕩互激,所發生出來的一種混合物,只要不是衛道的急先鋒,大約都會承認的。印度文明之傳入中國,到此時大約可算是造了極峰了。印度文明不僅在中國的哲學上發生了重大的影響,社會各方面如風俗、習慣、信仰都滲有印度文明的成分,化合滲透,無跡可尋,與中國人的人生觀也已融而為一。
然而中國文明受印度文明影響的結果,在中國的歷史上很發生一點障礙,激烈一點,也可以說是危害。自從印度文化傳入中國,中國人的向後思想日益增長,對於控制自然的努力,遠遜於前。中國的文化,從漢以後,創造的思想遠趕不上先秦,科學方面的發明同進展,一天一天的衰落 :這種現象的養成,印度文化的傳入恐怕要負一大部分的責任呢!到了宋朝,是印度文化傳入中國以後最為成熟的時期。在這個時候,中國同西方的交通已大盛於前,而西方的文化也已突飛猛進,於是中國文化史上又突入了一個新的分子,即是西方文化的逐漸傳入。
從元以後,西方——或者更確實一點說是歐洲——的文化逐漸向東方傳佈。七百年來的中國,同西方的文化一天一天的接近,同印度的文化一天一天的離遠。直至今日,中國還在這個歷程中間,將來的結果如何,此時尚難預斷。不過西方文化的傳入中國,並不自元朝為始,因為歷史上的時代,並不是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的。所以印度文化傳入中國的時候,西方同中國也就有了些微的交通,本書所要探尋的就是這一些些交通的痕跡。
漢以來中國同羅馬帝國已彼此互相聞問,並已略有交通,希臘的文化也間接的傳了一點到中國來。唐朝威震西域,同西亞、中亞的交通很盛,因而西方的宗教一時都傳到中國來了。長安一
城為第七世紀至第十世紀世界人種的博物院同宗教的陳列所。這些新來的火祆教、摩尼教而外,還有一種景教,即是基督教的別支。景教不能說是基督教的正宗,而仍不失基督教的精神,實可說是西洋文化中的一個小派。唐朝的景教也曾盛了好幾百年,後來雖然銷聲滅跡,仍然留有餘痕。到了元朝,而有也裡可溫教的發生。這即是基督教的別名,其中有景教,也有其他派別的基督教。
到了元朝,中西交通之盛,為以前所未有,西方歐洲諸國的人士聚集于和林以及大都者為數不少。加以也裡可溫教的存在和僧人約翰的傳述,於是羅馬教皇便想用宗教的力量來感化這獷悍的蒙古人,以求得一次意外的收穫。柏朗嘉賓諸人相繼東來,以臨這一望皆白的世界。同時馬哥 孛羅諸人也就入仕元朝至十餘年。那時北京一隅,奉天主教的至幾萬人,漳、泉一帶,都有教堂,也可算盛矣。不料突厥人中途興起,君士坦丁堡陷落,東羅馬帝國滅亡,中西交通的路途,也因之而一時中斷。
明以後,因為西洋航海術的發達,中西的交通又復活了。於是歐洲諸國與中國的通商傳教都相繼而至。在這時候,中國文化史上又獲了一個小小的收穫,就是西學的傳入。自明隆萬以至清乾隆,二百年間,西洋的學術如曆算、哲理、火器等等在中國植了一點點基礎。二千年來的中西交通,都在若蒙若昧之中,元明以來,才得了一點清明的觀念。雖然因為宗教上的固執,形勢一度惡化,但中西交通到了這一步,已一發而不可遏,雖有壯夫,莫之能挽。鴉片一戰,中國同西洋的勢力見了一個高低,中國再不能閉關自守了。這是一個劃分時代的戰爭。近百年來的中國,變動之急劇,真是洋洋大觀,這又是一個時期,一直到現在,還是在這一個大潮流中回環激蕩,未有了日。
本書的目的只在探尋中西交通初步的史實,略略著其梗概,所以即以鴉片戰爭為全書的結末。近百年來中西交通的史實,應該別有一部中國近代維新史,才可以著其涯略,非此區區短篇所能盡了。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