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了那些曾被忽視或誤解的中世事件和人物,比如南北朝內亂、武士與貴族的關係等。作者從史料中挖掘出當時的政治、社會結構,為讀者呈現了日本中世社會的多維面貌。 書中特彆強調了武士在戰爭中的厭戰情緒,打破了傳統的英雄化描述,提出武士並非總是心甘情願地奔赴戰場,而是常常感受到戰爭帶來的痛苦與恐懼。這種與現代讀者感情相通的描寫,賦予了歷史人物更為鮮活的形象,使人們能夠更加深入理解武士的內心世界。內容簡介
從源平合戰到應仁之亂的三百多年間,即12世紀初至15世紀中葉,是日本歷史上被稱為「中世」的戰亂年代,死亡隨時籠罩著日本武士。本書聚焦于其中自蒙古襲來到應仁之亂的二百多年間,即13世紀中葉至15世紀中葉的「戰爭時代」,描繪出一幅真實而多彩的日本中世歷史畫卷:比起追求功績,武士更畏懼死亡;所謂的「惡黨」並非全都是惡人;朝廷貴族們比武士更勇敢。它突破了以往日本研究史的傳統結論,用當代的視角重新審視這個時期,濃墨重彩地勾勒出了生活在那個「戰爭時代」的人們的真實樣貌。作者簡介
吳座勇一,1980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博士,日本中世史專業,現任職於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要著作有《一揆的原理》《日本中世戰爭史》《古代日本的戰爭與陰謀》《日本中世的邀請》等, 《日本中世戰爭史》獲第12屆角川財團學藝獎。目錄
序 言 作為「戰爭時代」的日本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