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提出著名的「經濟周期理論」,至今仍為全球的企業家與經濟學家、政治家所使用。經濟周期理論是熊彼特以「創新理論」為依據提出的著名理論。他認為:創新引起模仿,模仿打破壟斷,刺激了大規模的投資,引起經濟繁榮。當創新擴展到相當多的企業之後,盈利機會趨於消失,經濟開始衰退。市場期待新的創新行為出現——整個經濟體系將在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構成的周期性運動過程中前進。熊彼特在總結歸納前人觀點的基礎上,提出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歷史中同時存在三種經濟周期,分別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欽周期。內容簡介
《經濟周期理論》是熊彼特構建其創新理論的里程碑式著作。在本書中,熊彼特以創新概念為核心,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高度不穩定的、周期性波動的發展歷史。它綜合了理論分析、歷史分析和統計分析並將它們完美地融為一體。在具體形式上,本書採用了以詳盡的經濟史資料來填充統計輪廓的方法。本書為理解西方國家近代以來經濟增長軌跡中的波動和周期現象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理論解釋。中文版據麥格勞-希爾教育出版公司1939年版譯出。作者簡介
約瑟夫·A 熊彼特,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思想家之一。早年任教於歐洲多所大學,1932年移居美國后長期在哈佛大學任教。其理論以創新為核心,提出「創造性破壞」概念,認為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企業家通過創新打破經濟均衡的動態過程。代表作《經濟發展理論》(1911)首次系統闡述創新理論,《經濟周期理論》(1939)將創新與經濟波動相結合,《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1942)預言了資本主義的制度演變。他被譽為「現代創新理論之父」和「企業家理論之父」。目錄
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