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10章。第一章規劃底圖底數,重點介紹了土地調查制度、「三調」以及基數轉換的要求,解釋了國土空間規劃底圖底數的準確要求。第二章自然資源調查口徑及保護規劃,總結了不同口徑下林地、濕地、水域、城鄉綠地等自然資源的主要差異並進行了矛盾分析,以南京市為例,介紹了在分類資源口徑銜接方面的探索與銜接舉措。第三章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管理政策,依次介紹了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用地審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工礦廢棄地復墾等相關管理政策,這些管理政策對國土空間的保護和利用提出了具體要求,而國土空間規劃則需要將這些要求落實到具體的空間布局中,以實現國土空間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第四章「三線」統籌劃定,主要闡述了「三線」劃定的主要歷程、理論技術基礎,對具體如何劃定「三線」進行指導,並提出了現行「三線」劃定潛在的問題及優化思路。第五章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人口方面重點考慮城市的發展需求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兩方面影響因素進行城市人口規模預測,指出城市人口規模的重要作用及規劃引導;建設用地規模方面,主要闡述了建設用地指標的內涵及管理制度、建設用地規模預測及管理思路。第六章市縣域空間規劃總圖表達,詳細闡述了原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市域總圖表達的優缺點,明確了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市域土地使用規劃總圖的作用定位,對市縣域土地使用規劃總圖以及中心城區空間規劃總體如何表達進行了詳解。第七章「三線」管控制度,就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管控制度進行了詳細講解。第八章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闡述了總體規劃傳導的政策要求及傳導方式,明確了「市—縣(區)」兩級規劃以及總體規劃對專項規劃的傳導思路、傳導方式等。第九章規劃成果資料庫,闡述了規劃資料庫的作用、建設標準以及匯交要求,講解了如何進行資料庫建設實踐,並提出了資料庫建設的思考。第十章規劃成果和規劃報批,介紹了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審查報批的程序以及報批成果的主要內容。目錄
第一章 規劃底圖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