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緒論
1 1 研究的意義
1 2 概念界定
1 2 1 產業相關概念界定
1 2 2 大豆產業的概念界定
1 3 研究的內容
1 4 技術路線
1 5 研究方法
1 5 1 文獻分析法
1 5 2 比較分析法
1 5 3 定性分析法
1 5 4 定量分析法
1 5 5 實證分析法
2 文獻綜述與理論框架
2 1 文獻綜述
2 1 1 研究方法與樣本選取
2 1 2 文獻時間分析
2 1 3 研究作者分析
2 1 4 發文機構分析
2 1 5 關鍵詞分析
2 2 理論框架
2 2 1 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影響因素
2 2 2 產業化經營理論
2 2 3 規模經濟理論
2 2 4 比較優勢理論及要素稟賦理論
2 2 5 產業內貿易理論
2 3 本章 小結
3 世界大豆產業的發展
3 1 世界大豆產業發展概況
3 1 1 世界大豆的生產與種植
3 1 2 世界大豆的加工與貿易
3 2 主產國的大豆產業發展現狀及國際比較
3 2 1 主產國的大豆產業發展現狀
3 2 2 主產國大豆產業發展的國際比較
3 3 世界大豆產業發展的經驗借鑒
3 3 1 國外大豆支持政策及其效果
3 3 2 加強大豆科研體系建設,深化種質創新利用
3 3 3 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優化大豆產業佈局
3 3 4 推動社會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大豆規範經營
3 3 5 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大豆生產效率
3 3 6 加大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完善大豆產業體系
3 4 本章 小結
4 中國大豆產業的發展
4 1 中國大豆產業的發展概況
4 1 1 中國大豆產業的生產與種植
4 1 2 中國大豆產業的加工與貿易
4 1 3 中國大豆支持政策及其效果
4 1 4 中國大豆市場的價格
4 2 主產省份的大豆產業發展現狀
4 2 1 黑龍江大豆產業發展現狀
4 2 2 內蒙古大豆產業發展現狀
4 2 3 安徽大豆產業發展現狀
4 2 4 河南大豆產業發展現狀
4 2 5 主產省份大豆產業發展對比
4 3 主產省份大豆產業發展經驗借鑒
4 3 1 強化土地資源運用,實現大豆產業復興
4 3 2 擴增輪作間作範圍,做到用地養地結合
4 3 3 提升育種創新動力,帶動大豆產業轉型
4 3 4 發揮大豆政策效能,調動豆農種植熱情
4 3 5 加大機械研發力度,促進農機農藝融合
4 3 6 發展大豆精深加工,推動鄉村三次產業融合
4 4 本章 小結
5 四川大豆種植業發展戰略分析
5 1 四川大豆產業的地位
5 1 1 四川發展大豆產業的重要意義
5 1 2 四川大豆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5 2 四川大豆的生產優勢
5 2 1 擁有強大的科研團隊
5 2 2 擁有具有競爭力的大豆成果
5 2 3 耕地面積大,增長速度快
5 2 4 氣候條件獨特
5 2 5 大豆種植模式新,積極推廣新品種
6 四川大豆農戶生產成本收益分析
7 四川大豆與其他主產省份大豆比較
8 四川大豆加工企業行為分析
9 四川大豆消費市場分析
10 全產業鏈視角下四川大豆產業發展戰略
11 四川大豆產業發展縣域案例
12 結論、建議與展望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①。”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②”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要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③”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④糧食安全與社會的和諧、政治的穩定、經濟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是指完善糧食應急儲備體系,確保糧食市場供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緊急狀態時期糧食安全風險的能力。糧食安全一直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穩定經濟、保障民生的基石。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不斷推進,世界糧食市場的波動對各國糧食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是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四川視察時做出的重要指示①。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再次強調,”要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強良種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此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印發了《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作為四川建設”天府糧倉”的”路線圖”和”施工圖”②。該方案分三個階段提出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建設目標:第一階段,到2025年,”天府糧倉”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第二階段,到2030年,”天府糧倉”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第三階段,到2035年,四川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強省目標。
大豆,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全球農業生產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面臨著巨大的大豆供需缺口。特別是2020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使得大豆進口成本上升,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大豆供應的緊張局面。大豆作為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全產業鏈的發展對於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競爭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農業大省,四川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農業資源,其大豆產業的發展不僅關乎本省的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更關係到全國的糧食安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大豆產業的重視和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大豆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豆產業在種植技術、加工水平、市場流通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嚴重制約了四川乃至全國大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此背景下,本書從四川大豆全產業鏈發展角度出發,從大豆的生產、加工、貿易、市場流通等多個環節 入手,全面剖析四川大豆全產業鏈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內外大豆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成功案例,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和建議。同時,本書還重點關注四川大豆產業在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潛力,探索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四川大豆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通過本書,我們期望能夠為四川大豆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進而推動四川乃至全國大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四川力量。
本書獲得了一些重要的結論,具有一定的創新和突破:
第一,分析了大豆成本收益機制。雖然就產值和產量來看,大豆的畝(1畝≈666 67平方米)均產值、產量、成本均低於其他作物,使得大豆比油菜和玉米的淨利潤要高,然而從長期來看,我國大豆種植成本在2005年到2021年是逐年增長的。雖然近幾年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呈現整體增長趨勢,但種植面積的增加並沒有帶來價格的下降,中國大豆產業利潤偏低。
第二,對於四川大豆種植業發展,我們在SWOT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建議:充分利用四川有利的土壤條件、耕地資源、基礎設施以及良種等資源,相關科研部門應加強對大豆新品種的培育,相關政府部門應提高對大豆產業的補貼,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大豆生產體系,增強大豆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增設大豆儲備設施,建立大規模的大豆種植基地,改變原有的種植方式,實現現代化、一體化、機械化種植,以提高大豆的經濟價值。
第三,對於四川大豆加工業的發展,我們提出採用劣勢加機遇(WO)戰略:盡可能降低人工成本,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化上謀求轉變,實現創新發展。優化對企業員工的福利政策,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加強技術研發投入,確保產品的競爭力。
第四,通過對大豆價格長期變化趨勢展開分析,我們發現四川大豆的價格走勢如同波浪起伏,價格不穩定,但總的來說,大豆的出售價格總體在上漲,且漲幅較大。在國內方面,大豆需求有所增加,預計短期內價格仍會在高位運行。在國際方面,南美大豆產量不及預期,俄烏衝突持續,預計國際大豆價格仍會在高位運行。
本書寫作分工如下:第1章 由成都大學張千友、魏莞月撰寫,第2章 由成都大學張千友撰寫,第3章 由成都大學王笑妍撰寫,第4章 由成都大學魏莞月、王笑妍撰寫,第5章 由成都大學孟祥煒撰寫,第6章 由中共樂山市委黨校韓瓊慧撰寫,第7章 由成都大學張珈銘撰寫,第8章 由成都大學金雪婷撰寫,第9章 由成都大學謝孟霖撰寫,第10章 由中共樂山市委黨校楊夢遙撰寫,第11章 由中共樂山市委黨校韓瓊慧撰寫,第12章 由成都大學張千友撰寫。全書由張千友設計總體框架,提出主要觀點,並承擔修改和統稿等任務。陸辰奇、龍露婷、鄧瑾、周子禎等參加了調查研究和數據查找工作,並提供了部分資料,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同時,衷心感謝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對本書出版的大力支持!
實踐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鑒於國家”大豆振興計劃”正處於實施過程中,本課題組將進一步加強對四川大豆產業經濟理論與實踐的調研、思考和探索,研究出更多質量更高的新成果,推動四川大豆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方向發展,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書提出的一些觀點難免有疏漏和不成熟之處,敬請各位學界同仁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張千友
于成都大學嚶鳴湖畔
2024年12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