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下游新農耕文明的齊河樣態 熊萬勝 孫德奎 97870102731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85
商品編號: 978701027316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黃河下游新農耕文明的齊河樣態
ISBN:9787010273167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熊萬勝 孫德奎
頁數:28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57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于兩個相輔相成的核心問題:「誰來種地」以及農耕文明的傳承與創新。在現代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以及農田水利建設的推進下,「誰來種地」所引發的社會焦慮已顯著緩解。而農耕文明的傳承與創新,這一習近平總書記關切的重要議題,正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 本書通過梳理黃河下游農耕文明的傳統脈絡與演變歷程,深入探討了改革開放以來齊河縣在農耕文明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內容涵蓋家庭經營模式的優化、農民文化素質的提升、村社傳統的延續,以及縣域社會對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的觀念轉變。在此基礎上,本書提出了激發農耕文明更大魅力的設想,為這一重要議題的探討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作者簡介

熊萬勝,1972年生,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擔任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奉賢區鄉村治理研究會會長、浙江紅船幹部學院社會發展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社會學會理事,民政部第三屆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專家,入選教育部全國教育扶貧和鄉村振興專家人才庫。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在《社會學研究》等權威刊物上發表多篇。主要著作有:《體系:對我國糧食市場秩序的結構性解釋》《農民合作的新前景》等。

目錄

序言 讓傳統農耕文明融入新時代
第一章 根脈不絕:齊河農耕文明的深厚底蘊
第一節 黃河下游的農業生態
第二節 富有生命力的家庭經營傳統
第三節 綿延不絕的村落共同體
第四節 齊河農耕文明的當代轉型
第二章 文化引人:新技術條件下的農民素質提升
第一節 「齊裝滿員」的齊河農業勞動力大軍
第二節 農民培訓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第三節 齊河縣農民的學習與創造
第三章 家計更新:新家計模式中的農業家庭經營
第一節 撐開于城鄉之間的農民家庭
第二節 齊河農村「半工半耕」的結構轉變
第三節 齊河農民的家庭收支水平
第四章 村社不老:新雙層經營體系中的村社傳統
第一節 以自然村為單元的鄉村治理共同體
第二節 村社組織在社會化服務中的中介作用
第三節 村社傳統: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社會基礎
第五章 上下同心:新形勢下縣域社會中的「糧食共識」
第一節 國家導向與齊河選擇
第二節 心懷「國之大者」:齊心合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
第三節 「糧王」評選與齊河農民的種糧信念
第六章 讓齊河農耕文明展現新的魅力
第一節 讓城市發現鄉村之美
第二節 在現代發揚村社之美
第三節 讓農業釋放創造之美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