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視-明清陶瓷藝術的歐洲流傳與圖像交融 吳若明 978710209533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美術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6
商品編號: 978710209533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互視-明清陶瓷藝術的歐洲流傳與圖像交融
ISBN:9787102095332
出版社:人民美術
著編譯者:吳若明
頁數:22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3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16—18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開啟了中歐的直接貿易,也進入全球物品交換和圖像流動的頻繁時期。相較於宋元時期與內銷市場風格相近,被出口到海外的外銷瓷,明清時期在貿易溝通影響下為了出口而製作的外銷瓷具有更多元的表現。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中國陶瓷曾是歷史的在場者,見證了中西方在不同時期跨越地域的交流和發展。中國陶瓷不是故步自封的歷史沉寂品,而是在一次次文化碰撞中不斷發展的藝術變革者,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文化價值。

作者簡介 吳若明,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博士后,藝術史專業,曾任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項目研究員,柏林自由大學訪問學者。留德期間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博士生獎學金,並由DAAD基金資助出版英文專著The Origins of Kraak Porcelai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長期致力於中外藝術交流、陶瓷藝術史研究,在相關領域核心刊物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首屆和第二屆物質文化與設計研究青年學者優秀論文二等獎、第十八屆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目錄 緒論
上篇 陶瓷貿易與風尚之變
第一章 物之流動:明清陶瓷的海外貿易
第一節 進階貿易:明代瓷器的傳播史
第二節 朝貢體系:永宣青花與中外交流
第三節 大航海時代:明代中晚期瓷器的遠銷歐洲
第四節 一口通商:清代瓷器貿易與廣州十三行
第二章 風尚之變:明清外銷瓷的術語、風格與範式變遷
第一節 名辨:混淆的克拉克瓷
第二節 轉型期:外銷瓷器型設計與境外術語
第三節 「棱式風尚」:一種風格的形成與影響
第四節 隱性與顯性:審美範式的時代變遷
第三章 圖像轉向:明清外銷瓷裝飾自然圖像和主題偏好
第一節 傳統祥瑞與風景調式
第二節 圖像流動:家族徽章與東方瓷
第三節 視覺交錯:貿易轉折與「嵌入式」外國花卉
第四節 偏好之物:藍色鬱金香
中篇 東方敘事的他者觀看
第四章 敘事與否?明清外銷瓷山水圖像的隱逸敘事和瓷中畫境
第一節 《桃源仙境圖》圖式與文本
第二節 《漁樂圖》圖式、元素與意境
第三節 明末清初隱逸山水與瓷器圖式再現
第五章 士人崇尚:「刀馬人」、才子佳人和孝子楷模
第一節 互文之圖像:畫片兒、「刀馬人」與才子佳人
第二節 遷移的孝瓶:清代孝圖像的語圖互文與文化嫁接
第六章 遠方伊人:東方「伊麗莎」與女婦嬰童之寄寓
第一節 明清陶瓷中的女性題材和東方「伊麗莎」形象辨考
第二節 明清陶瓷庭園仕女圖與中歐宮廷女性生活
第三節 寄寓之真實:明清外銷瓷女婦嬰童圖考與元素解讀
下篇 中國陶瓷的歐洲鏡像
第七章 明清陶瓷在德國:珍寶、時尚和技術更迭
第一節 收藏路徑:從王室、藏家到政治外交
第二節 歐洲瓷器誕生:薩克森宮廷和皇家瓷廠
第三節 宜興紫砂與波特格爾陶:傳統手工藝的區域之變與當代轉化
第八章 異域重構:明清陶瓷的歐洲圖像記憶與風格轉譯
第一節 圖像記憶:《視覺的寓言》繪畫中的明代瓷器
第二節 「中國風」的序曲:荷蘭風俗畫與東方隱喻
第三節 風格轉譯:明清釋道人物瓷器的歐洲流傳與普龍克圖式再現
參考書目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