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叢明才,男,漢族,1967年4月生,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碩士學位,教授,研究方向為語言學。現任大連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張恒軍,現任大連外國語大學文化傳播學院院長、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學科評估專家、通訊評議專家;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委員;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評審專家。
唐潤華,現任大連外國語大學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1992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曾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首席專家。
目錄
卷首語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 邵培仁
本期發佈
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2024年版) 何明星 劉曉宇
中國文化東北亞傳播研究報告(2020~2022):韓國篇 張恒軍 單良濤 潘婧妍
名家訪談
在古今、中西坐標中審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潘祥輝教授訪談錄 潘祥輝 王瑩
張愛玲作品的翻譯哲學與解碼——訪談金凱筠教授 黃華
文明交流互鑒與中華文明海外影響力研究
國際傳播視域下主流媒體時政報道的實踐與思考
——中新社”近觀中國”報道評析 丁一
從文明城市到”文明範式”城市:構建中國城市文明自主知識體系的理論思考 李義傑
數字人文視域下的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研究 方亭 王平陽
華夏傳播的”廈大學派”:基於世代與校本的學術書寫 王彥 汪炳華 陳藝銘
跨文化傳播研究
從”絲路書香”工程看”一帶一路”主題出版的跨文化傳播 李紅秀
基於數字媒介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生跨文化傳播教學研究 張金
川劇變臉在日本的傳播現狀與問題分析 劉洋
趣緣接近、具身共情與身份轉換:海外虛擬主播跨文化實踐的三個層面 張路 史雪怡冰
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研究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國際傳播:現實背景與未來策略 張桂芳
“把中國故事講好”:TikTok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圖景呈現 張媛 盧山 鄭秀
21世紀以來我國國際傳播的格局演化與範式升維
——基於CSSCI與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歷時性分析 張雨時 薑潔冰
國際傳播中的媒介化路徑與信息失衡歸因 張玥 李欣潼
新質生產力推動國際傳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價值意涵與實踐要求 張秀麗 傅逸芒
影視國際傳播研究
華萊塢電影全球傳播的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 蔡馥謠 金書穎
“網感”的指引與融入——網絡自製劇的內容生產研究 戴哲 楊婷婷
“用文物講好中國故事”的影像呈現與價值引領
——基於CGTN中國文物報道的實證研究 廖衛民 田佳琪
共情 共識 共享:文化類節 目《故事裡的中國》傳播研究 袁愛清 楊鈺琦
漢語國際傳播研究
語言選擇視角下法國和美國國際中文傳播比較研究 王姝橋
徵稿啟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