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和諧論 張東剛 臧峰宇 97873003413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02
商品編號: 978730034132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明和諧論
ISBN:978730034132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張東剛 臧峰宇
頁數:3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24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文明新形態‘兩史兩論’叢書”中的一本,由黨委書記張東剛教授謀劃撰寫、統籌推進、系統整合力量編撰。
本書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其中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論述了文明交流互鑒的學理道理哲理,強調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體現為文明和諧論。全書對文明和諧論進行了深入論述,指出文明和諧論肇基於中華文明傳統,反映了對世界文明形態及其發展趨勢的深切體察。深刻理解文明和諧論的核心要義,要深入闡述馬克思主義文明觀與中華文明演進邏輯,闡明”兩個結合”與實現會通的文明和諧主張,探究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經驗與發展規律,論述中國式現代化與文明和諧的發展道路,揭示中華文明的現代重塑與世界意義,把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底蘊與實踐路徑。唯有走向文明和諧的發展道路,實現面向未來的全球文明的價值重建,我們才能秉持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優化世界文明交往範式,攜手走向共同繁榮的新世界。

作者簡介
張東剛,1965年6月生,研究生,經濟學博士,中共黨員,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教育部人事司司長。主要研究領域:近代中國經濟史、中外經濟發展比較。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出版《總需求的變動趨勢與近代中國經濟發展》《消費需求的變動與近代中日經濟增長》《中日經濟發展的總需求比較研究1886—1936》等多部學術著作,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曾獲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第八屆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資助獎,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博士論文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最高榮譽獎,天津市第七、八、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21年獲”中央和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臧峰宇,1978年11月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 講席教授。兼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市哲學會副會長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等課題多項。出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闡釋》《馬克思政治哲學引論》《文本語境中的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等多部學術著作。曾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北京高校青年教學名師獎、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等。

精彩書摘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域,我們黨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加強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促進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倡導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的價值內涵,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發展模式強加於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為改變文明衝突的世界提出了”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特殊主義的普遍化”,避免文化衝突,爭取求同存異,避免經濟掠奪,爭取互利共贏;在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實踐中遵循創造現代文明的勞動邏輯,將馬克思關於現代文明轉型的構想在中國具體化,積累了促進文明和諧發展的實踐經驗。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通過不斷提高人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水平反映的經濟效益,兼顧公平與效率,努力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實際需要,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使社會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實現人民物質富足、精神富有,中國式現代化深刻影響了人類文明進程,更好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豐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園,推動了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弘揚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幾代人接力推進的實踐探索,促進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開闢了反對衝突、反對剝削、提倡國際交流合作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為創造沒有霸權與戰爭、文明交融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而努力,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現實追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並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的理想形態的時代表達。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方面積極加入現有的國際經濟、社會組織,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增強國際合作;另一方面致力於創建以合作共贏為目標的國際經濟共同體,通過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高質量國際合作,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事務中彰顯了文明和諧的實踐探索,實現了各國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帶動了各國文化交流互鑒與各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今天,”零和博弈”“叢林法則”“贏者通吃”在西方社會仍然是一種近乎固化的價值觀,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西方現代化希望通過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的”輸出”獲取在世界體系中的支配地位,並將發展中國家作為被支配的對象納入這一體系。不平等的經濟地位導致政治上永無止息的博弈,博弈的盡頭是衝突與戰爭。必須實現現代文明的轉型,使之在文明和諧發展的道路上實現社會進步,創造人類福祉。新時代新征程,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要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向世界展示真實、自信、立體、全面的中國,使中華文明主動融入人類現代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相映成輝,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更好地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指出:”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面對”世界怎麼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擺脫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觀念的束縛,形成一種面向未來的文明和諧發展觀,使文明交流互鑒成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紐帶,積極協調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探求世界文明交往範式,應對未來社會發展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置身於世界歷史進程中的我們面對現代性危機應當選擇的行之有效的文明發展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於近代以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鬥爭,成熟於改革開放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國自古就有”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的經驗教訓,深刻認識到打破”國強必霸”的邏輯、實現和平發展的歷史必要性,努力實現與其他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承諾。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