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第六輯 郭傳傑 周忠和 978731206180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56
商品編號: 978731206180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第六輯
ISBN:9787312061806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著編譯者:郭傳傑 周忠和
頁數:1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2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領域高質量學術論文10篇,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前沿求索」,闡述AIGC媒介變革環境下科學傳播的「多元化」趨勢,創新性地提出3S科學教育理念,為培養引領未來科技發展的卓越科學家提供新思路。二是「理論探究」,涉及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的「科學育人」研究、科幻紀錄片的定義與特徵、計量電影學視角下的抗疫主旋律電影研究、抖音賬號短視頻中的科學家形象建構、中國歷史上民國時期科普雜誌的傳播維度與效果研究、在線虛假信息的認識論思考等豐富的內容。三是「實踐知鑒」,主要介紹網絡「泛娛樂化」治理的動因、角色及問題,進而提煉有效的治理策略。最後,紀實性的綜述「面向強人工智能時代的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研討會」圍繞5個核心議題展開討論,期望構建更加和諧、高效的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生態系統,為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全球視野的人才貢獻力量。 本書可供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領域相關高校師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從業人員學習參考。

目錄

前言
AIGC媒介變革環境下科學傳播「多元化」趨勢研究
社會情感、可持續與STEM教育:面向未來科學家培養的3S理念
指向「科學育人」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基於文本挖掘技術的研究
幻想何以被紀實:科幻紀錄片的定義與特徵
計量電影學視角下的抗疫主旋律電影研究:以《中國醫生》和《驚心動魄》為例
短視頻中的科學家形象建構研究:以三個不同主體的抖音賬號為例
民國時期科普雜誌的傳播維度與傳播成效研究(1915—1949)
真實的虛假性:在線虛假信息的認識論思考
主流媒體介入網絡「泛娛樂化」治理探研
面向強人工智能時代的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會議綜述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