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為中用?-上海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定位與變革-1872-1912 9787565737657 梅嘉樂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93
商品編號: 978756573765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報為中用?-上海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定位與變革-1872-1912
ISBN:9787565737657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著編譯者:梅嘉樂
頁數:35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20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報為中用?——上海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定位與變革(1872—1912)》聚焦晚清上海的新式報刊《申報》,細緻展示了它如何通過借用傳統體裁、引述聖人之言以及轉載京報等方式,最終成為一份中國的報紙。本書表明早期中文新報並非一種尚未「成熟」的媒體,而是在跨文化情境中形成的一種創造性成果;亦考察了報刊在推動社會與觀念變革、塑造並展示特定身份認同與中國民族主義方面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深植于,且恰恰來源於人們心目之中。

作者簡介

梅嘉樂(Barbara Mittler),國際著名中國研究學者,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教授,海德堡漢學學派的主要領導人物,海德堡大學「卓越研究集群」(Cluster of Excellence)項目「全球語境下的亞歐」以及海德堡跨文化研究中心(Heidelberg Centre for Transcultural Studies CATS)創立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化政治、中國藝術音樂、早期報刊,以及文化記憶形成過程中的圖像和文字。出版包括《報為中用?——上海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定位與變革(1872—1912)》(A Newspaper for China?: Power, Identity, and Change in Shang-hai's News Media, 1872–1912)在內的學術專著若干。

目錄

總序
中譯本序
譯者序
致謝
慣例與縮寫
導論 中國的公共領域與報紙的影響力
第一部分 創造媒介
第一章 馴化外來媒介:新報在中國的改造
第二章 以聖人之言:中文報紙的權威性與風格
第三章 讓國家走向公共?京報重印中的權力與視野
第二部分 閱讀媒介
第四章 女性化偏向:建構女性讀者
第五章 「多重人格」:上海人的形象與聲音
第六章 中國民族主義的本質:解讀上海報紙,1900—1925
結語 報紙影響力再探
附錄A
附錄B
附錄C
參考文獻
《申報》文章條目
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