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你的科研數據真實可靠-從一個明星學者的數據欺詐事件學到的教訓 9787516679494 克拉斯.西茨馬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新華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1667949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8*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如何確保你的科研數據真實可靠-從一個明星學者的數據欺詐事件學到的教訓
ISBN:9787516679494
出版社:新華
著編譯者:克拉斯.西茨馬
頁數:2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16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如何確保你的科研數據真實可靠-從一個明星學者的數據欺詐事件學到的教訓 787516679494 克拉斯.西茨馬
編輯推薦
為何精心包裝的虛假數據能蒙蔽眾人?日常研究中,那些有問題的研究行為又如何悄悄侵蝕成果的可靠性?本書以一個真實案例為切入點,直面科研領域的隱形雷區,重塑研究的可信度與說服力。
無論是初入科研的學生,還是資深研究者,都可從本書學習到確保數據真實性的方法和技巧,研究機構領導者也能瞭解到如何降低組織在數據欺詐和方法論錯誤中的風險。讓數據經得起複現檢驗,讓成果在學術長河中站得住腳。

內容簡介
2011年9月,時任蒂爾堡大學社會與行為科學學院院長的迪德裡克 斯塔佩爾篡改科研數據的學術不端事件轟動全球學術界。迪德裡克 斯塔佩爾是知名社會心理學家。當時,他已經發表了100多篇文章,大部分都發表在知名科學雜誌上。醜聞曝光後,斯塔佩爾名譽掃地,博士學位被撤銷,並受到荷蘭檢察機關和財政信息調查局的調查和起訴。
克拉斯 西茨馬接替斯塔佩爾成為蒂爾堡大學社會與行為科學學院院長,並領導了對斯塔佩爾的調查。西茨馬沒有浪費這場危機,將他的反思與建議撰寫為本書。書中融合了三部分內容:
一是應對斯塔佩爾事件造成的損害的個人經歷
二是在應用統計學和心理測量學生涯中遇到的可疑研究問題
三是確保科研數據真實可靠的統計學方法
西茨馬對”為什麼統計學對大多數研究者來說很難”“他們如何容易被直覺誤導”等問題進行了剖析,清晰闡明了研究方法和數據透明度對研究可信度的重要性。他呼籲採用開放方法和開放數據,並讓方法論專家和統計學家更深入地參與研究。科研工作者可以從本書學習到確保數據真實性的方法和技巧,研究機構領導者也能瞭解到如何降低組織在數據欺詐和方法論錯誤中的風險。

作者簡介
克拉斯 西茨馬(Klaas Sijtsma),荷蘭統計學家,蒂爾堡大學心理邏輯研究方法與技術名譽教授,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研究誠信委員會聯合主席,至今已發表200多篇統計主題的論文和書籍章 節 。他曾擔任蒂爾堡大學一所學院的院長,在任職期間遭遇該院一位知名教授的重大數據造假事件,並負責調查這起嚴重違反科研誠信的事件。他既是一名應用統計學家,又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管理者,這使他對本書討論的問題有了獨特的視角。他就這一主題舉辦了多次講座,並撰寫了多篇論文。
齊心,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博士,首爾國立大學訪問學者,原北京社科院城市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城市問題》(國際排名第8名)編輯部副主任,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評審。

目錄

第 1 章 為什麼選擇本書?
寫作本書的原因:一個案例研究
更廣闊的視角:制度缺陷和統計的使用
第 2 章 欺詐和有問題的研究行為
方法和統計失誤
欺詐:捏造、篡改和剽竊
意 外
失誤:有問題的研究行為
使用次優方法和不正確使用方法是否屬_xFFFF_有問題的研究行為?
啟 示
附錄 2 1:方法概念
附錄 2 2:多元回歸模型
第 3 章 從數據欺詐中學習
後見偏差(Hindsight Bias)
成為減少不端行為催化劑的斯塔佩爾案
促進負責任研究行為的其他措施
啟 示
第 4 章 調查數據的捏造和篡改
委員會的部分調查結果
數據操縱對統計結果的影響
零假設顯著性檢驗
更改和複製分數
真實數據中可能出現相同的數據行嗎?
人類思維作為一種數據生成機制
統計模型作為一種數據生成機制
結束語
啟 示
附錄 4 1:統計檢驗、功效和效應值
附錄 4 2:模擬數據
第 5 章 確證和探索
確證和探索比作捕魚
確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
預註冊、複現和理論
確證性調查和探索性調查
預註冊探索性調查
啟 示
第 6 章 有問題的研究行為的原因
統計是困難的
生日問題
多重假設檢驗
登上月球

精彩書摘
關於研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文獻主要集中在不端行為的制度性原因上,但在本書中,我認為研究人員對統計學掌握不佳或許是對研究結果有效性的更大威脅。我的這一立場並不是要傷害那些精通統計的研究人員,也不是要傷害那些誠實承認自己不可能樣樣精通而需要向統計人員求助的研究人員。不過,本書的目的是要引起討論,讓人們認識到不得不做自己沒有認真接受過訓練、缺乏足夠經驗的事情的難度。我所討論的學術不端的另外一個原因,也許是受盡可能多地發表論文這一要求的刺激,許多研究人員對自己的數據守口如瓶,使得其他人無法檢查他們的工作,也無法在必要時糾正他們的工作。
欺詐和失誤是威脅科學成果公信力的兩種不良行為。欺詐指的是謹慎而理性的決策,旨在欺騙同事和科學報告的讀者。失誤是指行為受誤解或錯誤信息模式的引導,雖無意誤導但卻導致了有缺陷的研究結果。因此,主要區別在於一個人的意圖是蓄意的還是非蓄意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說,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欺騙和笨拙的區別,後者用更溫和的措辭來說,是無意犯錯但行為結果不佳的情況,這種情況往往並非出於惡意,甚至是出於善意卻產生了不良後果。我們應該譴責騙子,幫助不幸的研究人員。這就是本書所秉持的態度。
科學委員會的成立表明,人們突然意識到科學家對同事、大學、社會和科學負有責任。有了這種責任,就必須準備好對自己的工作和工作方式負責。像透明度這樣顯而易見的事情,科學委員會竟然過了這麼久才認識到並付諸行動。這一點尤其值得深思,因為在科學的歷史長河中,斯塔佩爾事件並不是第一起違反
誠信的事件,相反,斯塔佩爾事件是一劑催化劑,促使科學家們思考讓自己的數據管理接受同事監督的必要性。
你會明白,只有當你使用通過真實的受試者收集到的數據,研究結果才是可信的。收集數據後為了製造一個理想的研究結果而改變數據,本質上就是騙局。也許有人會問,篡改數據並報告從未發生過的”成功”有什麼樂趣?只有造假者自己知道,但這很可能與盛行的文化有關,在這種文化中,重大成果受到高度重視,並為成功鋪平道路: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 、在同事中享有良好聲譽、受邀在美麗的度假勝地舉行的會議上發表演講、獲得研究和旅行經費、獲得獎項、被笑臉相迎以及與有趣的人為伴。總之,是為了美好的生活,在這方面,科學家和其他人一樣,都在追求他們認為的幸福,但有些人擅自走了捷徑。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