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從東方到西方 安妮莉絲.海因茨 978756715203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6715203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麻將-從東方到西方
ISBN:9787567152038
出版社:上海大學
著編譯者:安妮莉絲.海因茨
頁數:35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678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麻將是中國最為流行的一種休閒娛樂遊戲,大致成型於清末民初。在其百餘年的歷史中,不僅在國人之間扮演娛樂、社交溝通的作用,甚至跨越重洋,進入西方社會,成為一款跨越性別和種族的全球遊戲。打牌的碰和之聲將上海的美國僑民、爵士時代的美國白人、20世紀30年代的城市華裔、戰時被監禁的日裔美國人猶太裔美國郊區母親和戰後空軍軍官的妻子聯繫起來,促進不同族裔間交融。
《麻將從東方到西方》是一本講述麻將的起源、發展和傳播,以及如何影響美國文化形塑的書。作者海因茨教授借助大量歷史檔案、圖片、廣告、口述採訪等資料,為我們提供了一部扎實可靠的物質消費史、流行文化史、跨文化研究著作。通過追溯一款遊戲的歷史,作者試圖探討個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創造並體驗文化變革。

作者簡介
安妮莉絲 海因茨,Annelise Heinz,俄勒岡大學教授、歷史學家。曾在雲南大學任教。

目錄

導論 遊戲中藏著什麼? 1
第一章 麻將風潮 17
“吸引眼球,激發欲望,提供暢銷商品” 18
“這次有點不同了” 25
奢侈、休閒和大眾 33
“聰明的女人” 42
第二章 上海:麻將國際化的起源 50
起源 51
上海與麻將熱的爆發 57
第三章 製造跨太平洋的遊戲 64
“文明從時尚中受益良多” 66
“一門非常難做的生意” 69
“手持鐵鑿的紳士們” 71
“象牙做的遊戲”與工藝品的大眾消費主義 78
第四章 現代人和”滿大人” 85
中國人的古老遊戲 88
文化權力 95
“令人著迷的新舊融合的遊戲” 98
真正的危險 101
第五章 白人女性與中國遊戲 107
性別與麻將 109
麻將化裝舞會 113
出售正宗 119
麻將的危險 123
舶來的危險 132
第六章 美國華人社會內外 136
遊戲中的族裔 140
中國的國民遊戲 150
零售唐人街 155
第七章 排斥亞裔與強制休閒 161
拘留所中的麻將 164
監禁營中的麻將 172
第八章 麻將的美國化 181
聯盟的誕生 183
創造全美麻將 186
正當的休閒 190
同盟國的遊戲 194
來自中心地帶 196
製造一款美國遊戲 201
第九章 移居郊區與夏季別墅 210
“我們的遊戲” 213
在郊區打麻將 217
度假別墅區與麻將之夏 222
第十章 戰後家庭生活的悖論 229
悠閒的家庭生活 234
一種共享的文化 239
猶太母親 245
結語 解讀麻將牌 249
注釋 258
部分參考文獻 343

精彩書摘
導論 遊戲中藏著什麼?
麻將牌在桌上嘩啦作響。八隻手來回推拉,將牌混在一起,然後將牌面倒扣,露出空白的背面。牌觸感光滑、涼爽,大小適中,用拇指和食指便可輕鬆抓取。當手指快速地從牌桌中央抓牌時,聲音穿透空氣。靈巧的手指將一張張牌移至方桌的邊緣,四面雙層的牌牆迅速成形。一雙手往牌桌中央擲出兩骰,麻將牌局就此開始。
想像這些玩家身處1890年的上海。一名身著繡花綢衣的年輕女子撩開門簾,手中端著美酒,牌桌上的四個男人並未抬眼。辮子垂在長袍背後,他們正專注於牌局的計分。今晚的贏家將支付他們當晚酒水和女伴的一半費用。天花板上懸掛著一盞飾有流蘇的燈籠。兩名歌女,也被稱為”花兒”,站在她們金主木椅的後面,小心謹慎地盯著那些用骨和竹製作的麻將牌,觀察酒杯是否需要重新倒滿,並隨時準備輕聲提供建議。
1921年,在北京的一個美國家庭中,麻將桌擺放在一間傳統胡同房子的客廳裡。黑色沙發上擺放著亮色靠墊,近旁是一套深色的中式木桌椅。身著華服的兩對夫婦打著麻將。儘管天氣炎熱,女士戴著束腰,男士則身穿西裝。一襲白色長袍的中國僕人,懂英語,也深諳外國人的喜好,不斷給他們斟滿茶和雞尾酒。縱使這名僕人會打麻將,他也不會告訴這兩對夫婦。此時,他們正因懂一點麻將而沾沾自喜。這款中國遊戲已經席捲了北京和上海的外國社交圈。
這股新風尚傳到了美國。一名攝影師擺拍了四名白人女性,她們留著時髦的波波頭,身穿無袖長裙,坐在雕刻華麗的中式椅上,眼睛都盯著身前的麻將牌。這張遊戲照片將和一些文字出現在一本1923年的說明書上,旨在幫助新手瞭解這款正在風靡美國的遊戲。法國的讀者最終也會在該說明書的翻譯本中看到那些美國女人的肖像。該譯本將和大量其他的麻將說明書和喋碟不休的媒體報道爭奪讀者。
在大蕭條初期的洛杉磯,一群身著系扣領襯衫的老人會在交易日,在華人雜貨店櫃檯後的桌子上打麻將。這種情景已持續近十年,經年勞作並未減緩他們遊戲的手速。靠近前門處,立著一隻狹長的木制抽屜櫃,裡面放著幹草藥;其他架子上擺放著新到的郵件、當地客戶的匯款和閒置的麻將牌。一個穿著粉色圍裙的孩子注視著打牌的老人;到了月末,她會在春節 假期裡和自己的祖母一起打麻將。
二十多年後,玩家們的手再次搓起了麻將牌,這次的牌是塑料制的。四個女人圍坐在蓋有絎縫織物的金屬牌桌邊,桌子擺在一塊草坪上。不遠處,一條小道通向度假別墅區,那裡所有的別墅內都住著猶太裔家庭。一個零錢袋落在某個穿涼鞋的玩家腳邊,她的手邊放著一個香煙盒。女人們的孩子正在游泳和挖蟲子——更重要的是,他們遠離大人們的視線。像這樣打麻將的午後將會日復一日地繼續下去。當時正值紐約州北部卡茨基爾山區的夏天。
第1*
麻將是一種感官遊戲。麻將牌具有美感——無論是骨材和竹材的素色,還是陳年塑料發黃的奶油色,它們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它們手感有分量,圓潤的邊緣相互摩擦,仿佛河邊的卵石。拇指觸碰麻將牌上的凹槽,那些凹槽來自極其複雜的雕刻或色彩鮮豔的浮雕圖案。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模仿麻將牌在堅硬桌面上相互摩擦時發出的聲響;即使桌面上覆有毛氈,也無法完全減輕這種嘈雜。無論何時何地打麻將,這些體驗始終不變。它們構成了麻將獨一無二的一部分,也是其歷史性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麻將既是一種文化形式,同時也是一種可以製造、購買、傳承的實物。在牌與牌之間的罅隙、局與局之間的間隔中,獨特的社會文化得以繁榮。儘管麻將的打法具有普遍性,且體驗相似,但麻將反映並表達了一系列意義,尤其是新興的美國現代性、美國華人的傳統和猶太裔美國女性文化。麻將從中國經由蒸汽船的貨倉來到美國,並因其多樣的表現形式而成為最具美國特色的遊戲。麻將適應、融合、自我創造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關於現代美國文化中種族、性別、階級和休閒的出人意料的洞見。

前言/序言
麻將是骨牌博戲,而非紙牌遊戲。但和紙牌類似,麻將牌也有花色。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中式骨牌都頗為”敦實”:長度超過一英寸,寬度約一英寸,厚度至少有半英寸,因此可以自行豎立。美式骨牌則相對輕薄,需要依靠支架才能豎置。玩家將骨牌碼成一行置於自己面前,如同紙牌開扇,自忖如何出牌的同時,也防止他人窺視。
與紙牌類似,骨牌的背面也完全相同,以確保玩家們無法辨認他人的持牌。牌面上則有標記以區分出四種序數牌:筒(Circles)、條(Bamboo)和萬(Characters,萬牌包括中文數字,以及漢字”萬”)。這些設計起源於對於貨幣的風格化描繪。例如,中式方孔錢就是”筒”,貫錢則演化成”條”。在美式術語中,這些序數牌通常被稱為”Dots”“Bams”和”Craks”。每種序數牌從一至九排序,每種各4張,共36張。與麻將的玩法一樣,麻將牌面的設計也頗為複雜精細。例如,”一條”的牌面繪的是一隻鳥,而非一根孤竹。
此外,還有兩組非序數牌:”字牌”(honor tiles)和”花牌”(flowers)。字牌包括四方(”風牌”,winds)和三色(白、綠、紅),後者在西方被稱為”龍”(dragons)。每種字牌各有四張,共28張。花牌則通常帶有各種景觀圖像,其名稱來源於四季的花卉,這些是中式藝術中最常見的設計元素。有些花牌精雕細琢,若將其排成一列,可以再現某個標誌性中國戲劇的場景,或描繪出一幅如畫的風景。花牌上的圖案通常陰刻在牌面上,因此,經驗豐富的中國玩家在抓牌時,僅憑拇指感觸雕刻的凹槽便能識別牌面,對此技藝他們引以為豪。
花牌向來極具爭議,其數量也時有變化。但標準形式通常包括8張花牌,且每張花色各異。1960年後,全美麻將聯盟(National MahJongg League)通過添加一組特定的小丑牌,從而改變了花牌的用法,以此區分以往將花牌作為百搭牌的玩法。中國臺灣地區的麻將引入了類似於美式百搭牌的”百用牌”,而在其他地區的玩法中,花牌的數量則各有不同。除日本和越南麻將外,大多數沒有百搭牌的麻將每副有144張牌;而加入了百搭牌的美式麻將共有152張牌。
全世界的麻將玩法各有不同,其中一些與最初的形式已經相去甚遠。但仍然存在一些核心的歷史共性,麻將玩法都有以下標準元素。
首先,四名玩家打亂骨牌,或者說”洗牌”,以此作為開局。麻將牌被置於一張方桌的中心,牌面朝下。牌與牌、牌與桌子相互撞擊,叮噹作響,因此桌面上常鋪設桌布或毛氈以減輕噪聲。接著,玩家們通力協作,迅速地將牌堆碼成一個(粗略的)正方形。兩張反扣的牌一上一下摞在一起,組成了四面雙層的牌牆。打亂骨牌和碼成牌牆的過程相結合,形成了一種高效的洗牌方式。
從牌牆的哪個位置開始抓牌由擲骰子決定。在首輪抓牌中,玩家輪流抓取四張牌。老手抓牌通常一氣呵成,牌桌正中的牌牆迅速被拆分,每個玩家手中都有了13張牌。在美式玩法中,玩家會再次交換手中的牌,這個額外的步驟被稱為”查爾斯頓”(the Charleston)。美式高手聲稱,遊戲的勝負關鍵在於查爾斯頓,因為玩家此時需要決定哪手牌最有可能取勝。無論是中式還是美式麻將,其目標都是在抓到最後一張牌後完成一組由14張牌組成的特定牌型。
我們將在後續進一步瞭解美式麻將如何區別於中式打法,但簡言之,中式麻將與金拉米牌(gin rummy)十分相似:大多數能夠獲勝的牌型組合包含四個順子和一個對子。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全美麻將聯盟成立之前,大多數美國人也是如此打麻將的。聯盟成立後,限制了和牌的牌型組合數量,同時增加了組合的變化。這些規定每年都會更新。對於麻將和金拉米牌而言,它們的規則都規定了如何從牌牆上抓牌、如何從棄牌堆中搶牌,以及如何給和牌計分。因棄牌而導致他人和牌的玩家將受到懲罰,這鼓勵了防禦性玩法:嫺熟玩家的一大特點就是,無論打哪種麻將,他們都有能力追蹤哪些牌已出、哪些牌未出,以及其他玩家可能的和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