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小資產階級」概念長盛不衰,在文學批評以及美學領域成為推波助瀾的關鍵詞,這種狀況證明了其強大的歷史功效。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眾多論述中,這個概念成為四面八方交匯的一個中心樞紐,承擔各種理論轉換。從啟蒙、革命、知識分子、個人主義、工農兵大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到鄉村與城市、文學語言、民族形式、抒情與內心世界,通俗與高雅,這些中國現代歷史敘事或者文學批評中的高頻詞彙無一不和小資產階級概念互為關聯。 「小資產階級」概念背後存在某種經典的階級分析——經濟地位,生產資料的佔有——無法化約的內容。階級話語衰退之後,這些內容進一步浮現,解放出不可忽視的獨特能量。許多時候,人們用「文化」命名這種能量,「小資產階級」概念顯示出階級共同體與文化共同體的複雜聯繫。歷史的考察可以證明,小資產階級概念包含的階級涵義逐漸萎縮,文化能量卻始終活躍,甚至變幻多端,製造種種不同的歷史形式。作者簡介
南帆,福建社會科學院院長;福建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92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主要從事現當代中國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主要的考察範圍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同時涉獵一系列重要的文學理論問題:文本生產與歷史文化、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符號學與精神分析學之間的交叉地帶研究。 出版《文學的衝突》《文學的維度》《隱蔽的成規》《敞開與囚禁》《雙重視域》《問題的挑戰》《文學理論新讀本》《理論的緊張》《后革命的轉移》《五種形象》等學術專著、論文集多種,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六部散文集。先後三次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獲得「魯迅文學獎」、福建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一等獎、全國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等各種獎項五十多種。目錄
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