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們習慣於從書寫視角看待中國古代詩歌,事實上,《詩》三百、屈騷、漢唐樂府、唐聲詩、宋詞、元明清散曲及各個時代的歌謠等起初皆以音樂傳播作為其生存方式和擴散途徑。本書藉助于傳播學相關理論,深入分析中國古代詩歌音樂傳播傳統的形成、傳播的雙行為主體(樂人和文人)、各種傳唱方式與辭樂關係、傳播的社會上下層文化空間、傳播的詩歌及其「二度創作」、受眾差異、本群傳播與異群傳播等,考察影響詩歌音樂傳播的各種因素,揭示詩歌音樂傳播與書寫傳播的關聯與差異,探究音樂傳播在古代詩體形成與嬗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闡釋音樂傳播對詩歌保存、創作、批評諸方面的影響,從而使我們對中國古代詩史的理解從平面化走向歷史的深處。作者簡介
王立增,1975年生,甘肅甘穀人。2001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揚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后曾在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現為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樂府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音樂文學與唐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兩項,在《文學遺產》《學術界》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目錄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