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音樂傳播研究 王立增 978730917705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復旦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005
商品編號: 978730917705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古代詩歌音樂傳播研究
ISBN:9787309177053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王立增
頁數:49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659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人們習慣於從書寫視角看待中國古代詩歌,事實上,《詩》三百、屈騷、漢唐樂府、唐聲詩、宋詞、元明清散曲及各個時代的歌謠等起初皆以音樂傳播作為其生存方式和擴散途徑。本書藉助于傳播學相關理論,深入分析中國古代詩歌音樂傳播傳統的形成、傳播的雙行為主體(樂人和文人)、各種傳唱方式與辭樂關係、傳播的社會上下層文化空間、傳播的詩歌及其「二度創作」、受眾差異、本群傳播與異群傳播等,考察影響詩歌音樂傳播的各種因素,揭示詩歌音樂傳播與書寫傳播的關聯與差異,探究音樂傳播在古代詩體形成與嬗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闡釋音樂傳播對詩歌保存、創作、批評諸方面的影響,從而使我們對中國古代詩史的理解從平面化走向歷史的深處。

作者簡介

王立增,1975年生,甘肅甘穀人。2001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揚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后曾在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現為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樂府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音樂文學與唐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兩項,在《文學遺產》《學術界》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

目錄

導論
一、「詩歌音樂傳播」的含義與歌辭「總體觀念」
二、古代詩歌音樂傳播的基本形態
三、我國古代詩歌音樂傳播演進的階段
四、相關的研究現狀及面臨的困難
第一章 詩歌音樂傳播溯源
第一節 原始歌謠:詩歌音樂傳播的濫觴
一、傳播:原始歌謠產生的緣由
二、原始歌謠的生成方式:詩樂互生
三、原始歌謠的傳播特點
第二節 儀式與娛樂對詩歌音樂傳播的促進
一、儀式活動中的詩歌音樂傳播
二、娛樂對詩歌音樂傳播的促進
三、樂歌在儀式與娛樂環境中走向成熟
第三節 詩歌音樂傳播的社會制度化
一、從氏族首領的「命人制歌」到國家的「制禮作樂」
二、詩歌音樂傳播社會體系的構建
第四節 「禮崩樂壞」對詩歌音樂傳播的影響
一、刺激了俗樂的發展
二、僭越:詩歌音樂傳播下移
三、社會下層詩歌音樂傳播體系的形成
第二章 詩歌音樂傳播的雙重主體
第一節 樂人
一、宮廷中的樂工歌妓
二、官妓
三、家妓
四、市井樂人
五、樂人身份的轉換及其職業化保障
六、樂工歌妓對詩歌音樂傳播的意義
第二節 文人
一、歌辭創作
二、文人的詩歌音樂傳播意識
三、歷代善歌之文人考述
第三節 樂人與文人的契合
一、古代各類歌妓與文人的交往
二、樂工歌妓與文人契合的原因
三、對詩歌音樂傳播及詩歌發展的影響
第四節 傳播鏈的延伸:普通民眾
一、歌眾
二、「好事者」
三、喜歌、善歌者
第三章 詩歌音樂傳播方式與辭、曲關係
第一節 徒歌
一、徒歌的發展
二、徒歌的各種形式及其對詩歌的傳播
三、徒歌在詩歌音樂傳播格局中的地位與意義
第二節 樂歌
一、樂歌與徒歌的關係
二、古代音樂曲調的創製及其特點
三、入樂歌唱之種類
四、我國古代歌唱藝術的演變
第三節 辭、曲之關係
一、辭、曲先後問題
二、我國古代辭樂的基本形態:一調多辭
三、「依永」與曲牌之間的矛盾及其消解
第四章 詩歌音樂傳播的社會空間及其交流
第一節 社會上層文化空間
一、宮廷
二、官府
三、古代文人宴集場合的詩歌傳唱
第二節 社會下層文化空間
一、民間儀式場合
二、城鎮市井
三、鄉野田間
第三節 社會上、下層文化空間的交流
一、宮廷與民間的交流
二、文人詩歌在宮廷傳唱
三、文人與民間交流的途徑
第五章 進入音樂傳播渠道的詩歌
第一節 選辭入樂
一、宋代以前的選辭入樂
二、樂工歌妓獲得文人詩歌的途徑
三、「把關人」
四、何人之歌易於傳唱
第二節 專門創作的歌辭
一、采詩背景下的「有意作歌」與「獻詩」
二、詔命創作
三、古代歌辭創作的自覺
第三節 入樂過程中的二度創作
一、對歌辭的調整
二、對曲調旋律的再創作
第六章 詩歌音樂傳播的受眾與反饋
第一節 分層的受眾
一、從社會角度來分:社會上層受眾和社會下層受眾
二、從歌曲特點來分:一般受眾和特殊受眾
三、從個體差異來分:高水平受眾和低水平受眾
四、從受眾的專業性來分:普通受眾和專業受眾
第二節 受眾範圍:自我、小眾與大眾
一、自我接受
二、小眾接受
三、大眾接受
第三節 本群接受與異群接受
一、本群接受
二、異群接受
第四節 受眾反饋
一、現場反饋
二、間接反饋
三、崇拜與從眾
第七章 跨地域傳播與異代流傳
第一節 地域性、跨地域交流與共域性演進
一、古代詩歌傳唱的地域性表徵
二、古代詩歌的跨地域傳唱
三、古代詩歌的共域性演進
第二節 異代流傳與文化記憶
一、「傳統是一條河流」
二、文化記憶:詩歌的異代傳唱
三、古代詩歌異代傳唱的特點
四、異代傳唱詩歌的辭樂配合
第八章 影響詩歌音樂傳播的因素
第一節 「貴人聲」「競逐新聲」與「詩為樂心」的影響
一、「貴人聲」
二、「競逐新聲」
三、「詩為樂心」
第二節 朝廷的支持與禁令
一、朝廷支持
二、統治者喜好
三、朝廷禁令
第三節 非樂思想、樂讖與反對女樂、淫聲、鄭聲
一、非樂思想對詩歌音樂傳播的影響
二、樂讖的影響
三、反對女樂
四、對樂人的賤視
五、對淫聲、鄭聲的反對
第九章 詩歌音樂傳播與書寫傳播之間的關係
第一節 古代歌辭的文本化過程及其意義
一、古代歌辭文本化的歷程
二、古代歌辭文本記錄的類型
三、古代歌曲文本記錄的形式
四、歌辭在文本記錄過程中的「失真」問題
五、歌辭文本化的意義
第二節 詩歌的音樂傳播與書寫傳播之比較
一、音樂傳播與書寫傳播造就了歌、詩分流
二、兩種傳播方式所負載的詩歌之比較
三、兩種傳播方式對詩歌發展產生的不同影響
第三節 音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