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世相與人情 孟昭連 978755382122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岳麓書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0
商品編號: 978755382122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金瓶梅》的世相與人情
ISBN:9787553821221
出版社:岳麓書社
著編譯者:孟昭連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656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金瓶梅》是我國古代一部經典的長篇白話世情小說,被稱為明代”四大奇書”之首。所謂世情小說,即是以描寫世俗人情為主。魯迅先生曾言:”諸世情書中,《金瓶梅》最有名。”《金瓶梅》作為世情小說中的典範,書中各色人物形象中所體現出來的複雜的世態與人性,往往能引發讀者的共情,讓人讀之可怒可悲亦可憫。本書即是以《金瓶梅》中的各色人物為著眼點,從他們的命運浮沉中洞悉人性的駁雜,從他們的愛恨糾葛中瞭解眾生百相、人情冷暖。
全書大致分為三個部分:”開端與流傳”主要介紹《金瓶梅》的作者、創作起源與傳世版本等相關內容;”思想與藝術”主要介紹《金瓶梅》的語言藝術和思想寓意等;”世相與人情”則主要結合具體情節,介紹了《金瓶梅》中的重要人物形象與人物性格,由而凸顯出人性的複雜與悲涼。

作者簡介
孟昭連,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中國金瓶梅學會會員、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小說理論與藝術的研究,業餘研究民俗文化。主要著作有《金瓶梅詩詞解析》《漫話金瓶梅》《中國小說藝術史》《中國蟲文化》《中國鳴蟲》等等。

目錄

開端與流傳
《金瓶梅》的命名
《金瓶梅》作者諸說
《金瓶梅》裡的方言
《金瓶梅》是”世代累積型”作品嗎
《金瓶梅》的抄本與刻本
《金瓶梅》的批評本
《金瓶梅》的素材來源與成書
思想與藝術
《金瓶梅》對中國小說思想的變革
《金瓶梅》與明代社會
《金瓶梅》的喜劇意識
《金瓶梅》的敘事技巧
《金瓶梅》的諷刺技巧
《金瓶梅》中”四貪詞”的寓意
世相與人情
女色——西門慶性格的靈魂
武松與西門慶地位的顛倒
西門慶的下馬威與李瓶兒的假上吊
西門”愚夫”,因色而亡
新時代的升官術
西門慶的”白虎堂之計”
西門慶的身後事
潘金蓮會使”小意兒”
潘金蓮初露鋒芒:激打孫雪蛾
金蓮也吃李嬌兒的暗算
金蓮的”法眼”
金蓮何以失望
金蓮的離間術
金蓮終因癡情而喪命
李瓶兒怎樣運用銀錢
瓶兒生子,金蓮痛哭
官哥兒:金、瓶爭鬥的犧牲品
險惡的”獒犬之計”
李瓶兒再吃金蓮暗算
龐春梅因禍得福
玉樓的說和功夫
玉樓心中的小算盤
月娘燒夜香的真意
應伯爵的嘴上功夫
審時度勢,拍馬溜須
悲涼的內心獨白
得鈔傲妻與生子借錢
宋惠蓮的順杆爬
“二蓮”終致開釁端
這裡沒有什麼”清淨姑姑兒”
來旺兒詈主的代價
玳安怎樣做奴才
兩個小廝之間的爭寵
韓道國的”通家”之好
奶媽如意兒
如意兒與金蓮之間的諒解
背恩欺主,拐財而逃
可怕的王婆”挨光計”
薛嫂的巧嘴說媒術
虔婆之奸
既出賣自己,又出賣別人
水秀才的才學
溫秀才斯文的後面
蔣竹山巧言騙婚
太監的官場訣竅

前言/序言
《金瓶梅》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它的”著名”,除了在思想、藝術上有諸多獨特之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又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淫書”。所以伴隨著它的問世及傳播,所到之處不斷地引起爭論,直到400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平息。《金瓶梅》還曾經被人視為”天下第一奇書”,它”奇”在何處?奇在書中有一個又一個難解之謎,引來一撥又一撥解謎之人。雖然有些問題已得到初步解決,但仍有一些”謎”直到現在也沒有解開。
那麼,《金瓶梅》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只是一部”淫書”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它?這是些難以回答的問題,可能會有多種答案,但永遠不會有結論。這也是《金瓶梅》”奇”的地方。我們知道,早在《金瓶梅》問世之初,當時文壇上的幾個權威人物,如袁宏道、董思白、袁中道、謝肇淛等,他們或在往來的信件中,或在自己的著述中,就對《金瓶梅》的思想傾向表現出大相徑庭的意見。貶之者謂其淫穢已極,喪心病狂,恨不得立即焚之而後快;譽之者則極力稱揚,謂作者”亦自有意,蓋為世戒”,傳之後世,功德無量。實事求是地說,貶之者是站在傳統觀念的立場上,且攻其一點,不及其餘,過於片面;而譽之者則能站在較為公正的立場上,能以辯證的觀點,透過表面現象,深刻認識到它的思想認識價值及藝術貢獻。如欣欣子在序言中就慧眼獨具,指出作者寫《金瓶梅》是有感而發,在對”時俗”的細緻描寫中隱寓著自己的深意。從《金瓶梅》的具體描寫來看,這個”深意”就是對明代中期”朝野之政務,官私之晉接,閨闥之媟語,市里之常談”(謝肇淛《金瓶梅跋》)等黑暗醜惡現實的全面暴露和批判。後來的張竹坡又正確評價了《金瓶梅》是一部洩憤的世情書,是一部”史公文字”。清末文龍也認為《金瓶梅》是”殆嫉世病俗之心,意有所激、有所觸而為是書也”。在他看來,作者傾全力要描繪的,是通過西門慶一生、一家的罪惡史,作為解剖一代社會的橫斷面。他認為當時的社會,上自帝王、權臣、貪官酷吏,下至蔑片、地痞、娼妓,形形諸色,無惡不作,無所不及,”致使朗朗乾坤,變作昏昏世界”。他們名之為人,實則”直與豺狼相同,蛇蠍相似。強名之曰人,以其具人之形,而其心性非複人之心性,又安能言人之言,行人之行哉”?因此,他不止一次發出深沉的慨歎:”成個什麼世界!”認為《金瓶梅》所反映的是一個”混濁世界”,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暴露這個世界。這個基本觀點也受到二三十年代幾位文史大家的贊同。魯迅先生就認為”故就文辭與意象以觀《金瓶梅》,則不外描寫世情,盡其情偽”,”作者之于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並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中國小說史略》)。鄭振鐸認為小說”赤裸裸的毫無忌憚的表現著中國社會的病態,表現著‘世紀末'的最荒唐的一個墮落的社會的景象。而這個充滿了罪惡的畸形的社會,雖經過了好幾次的血潮的洗蕩,至今還是像陳年的肺病患者,在懨懨一息的掙扎著生存在那裡呢”(《談〈金瓶梅詞話〉》),對其思想成就是充分肯定的。
《金瓶梅》中的性描寫,是令古今研究者為難的事。一股腦兒地把它說成是作者”誨淫”,固然有失公允;但完全加以肯定,所謂”欲要戒淫,以淫說法”,恐亦難以服人。因為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似乎不允許以這種方式”戒淫”,真正的戒淫不如不寫淫,或者是”以貞說法”,更容易為大家接受。在這一點上,文龍的觀點值得借鑒。他首先肯定《金瓶梅》不是一部”淫書”,不能因為有性描寫而否定它的巨大思想藝術價值。但同時他也不否認,書中一些”充量而言”的描寫,有不好的作用,對青少年來說,”不可令其觀之”;即使是中年人,”看亦可,不看亦可”。他的態度是審慎的,辨析也是可取的。他尤其強調站在什麼角度,以何種心理來看待這些描寫,是欣賞還是痛惡,是羡慕還是畏戒,”若能高一層著眼,深一層存心,遠一層設想”,就會”痛恨之不暇,深惡之不暇”,”正不妨一看再看”。這種辯證而穩妥的態度,可作為今天的讀者借鑒參考。至於對《金瓶梅》的研究者來說,我覺得更重要的不是簡單地下結論,說好或說不好;因為它已客觀存在,簡單地下結論無濟於事。正確的做法是把它作為一種文學現象,深入研究小說中為什麼要出現性描寫(歷史的和現實的)?它表現了一種什麼樣的心理(作者的和讀者的)?它對小說的思想認識價值和審美效果有怎樣的關係(有益還是有害)?不能一味否定了事。在這個問題上,魯迅、茅盾等先生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茅盾就細緻考察了中國古代正史、野史上有關帝王的性欲描寫,認為這類描寫並不是《金瓶梅》的專利,歷史上早已經出現了,《金瓶梅》不過是集大成者罷了;而魯迅先生則從現實的角度認為”實乃時尚”亦是重要原因。
《金瓶梅》在藝術上取得的偉大成就,古今研究者都給予了崇高評價,即使一些認為《金瓶梅》是”淫書”的人,也不能不對它表現現實生活的深刻性和生動性給予肯定。事實上,如果說到文學上的現實主義,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發展史上,是《金瓶梅》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有不同程度的理想主義色彩,《西遊記》就更不必說了。筆者欣賞鄭振鐸先生對《金瓶梅》的評價:”《金瓶梅》的出現,可謂中國小說的發展的極峰。在文學的成就上說來,《金瓶梅》實較《水滸傳》《西遊記》《封神演義》尤為偉大。”“她不寫神與魔的鬥爭,不寫英雄的歷險,也不寫武士的出身,她寫的乃是在宋、元話本裡曾經略略的曇花一現過的真實的民間社會的日常的故事。”因此說它”實是一部名不愧實的最合于現代意義的小說。”(《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其實文龍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金瓶梅》所描寫的”人皆世間常有之人,事為世間常有之事,且自古及今,普天之下,為處處時時常有之人事,既不同《封神榜》之變化迷離,又不似《西遊記》之妖魔鬼怪”,能令讀者親切感受到”天下確有此等人,確有此等事,且遍天下皆是此等人,皆是此等事,可勝浩歎哉!”(《文龍批評〈金瓶梅〉》)這種深刻的藝術表現力,其實是很多小說家並不具備的,他們有意無意地改變了生活的原貌,加入了自己臆想出來的東西。只此一點,《金瓶梅》在小說發展史上亦應佔有崇高地位。
本書為一般讀者而寫,意在為只聞《金瓶梅》其名,而對它並無研究的《金瓶梅》愛好者提供一些參考性的意見。書中所談到的問題,基本上涵蓋了《金瓶梅》研究中的方方面面;但正像前面所說,既然《金瓶梅》研究中的很多問題都很難下結論,書中所談,也只是筆者個人的心得,不妥之處,歡迎讀者提出不同的看法。
本書所引《金瓶梅》原文,出自《金瓶梅詞話》影印本,香港太平書局1982年版。書中部分內容,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金瓶梅》研究的前輩或同行的有關著作,不敢掠美,特此聲明。記憶所及,他們是劉輝、王汝梅、盧興基、周鈞韜、吳敢、胡文斌、王麗娜、陳詔等,謹致謝意!
孟昭連
于南開大學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