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目錄
序(李申申)
緒論 1
一、研究意義 3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 6
三、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9
第1章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相關概念闡釋 11
第1節 君子的內涵 13
一、工具書中對”君子”的解釋 13
二、”君子”一詞的歷史演變 14
第二節 君子人格的內涵 19
第三節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內涵 23
第二章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形成與發展 27
第1節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形成 29
一、三代文化是君子教育形成的歷史文化之源 29
二、鄒魯特色文化為君子教育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滋養 33
三、春秋戰國之社會巨變促成了君子教育的形成 34
第二節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發展 36
第三節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形成與發展的特點 38
一、傳統文化是君子教育形成與發展的根基 38
二、社會大變革是君子教育形成與發展的強大動力 39
三、中國君子教育自成體系 39
四、君子教育的非宗教性 40
五、君子教育奉行”有教無類” 41
第三章 “四書”之君子教育思想分析 43
第1節 “四書”之君子教育思想概述 45
一、《大學》 45
二、《中庸》 46
三、《論語》 48
四、《孟子》 50
第二節 《論語》中的君子教育思想 51
一、《論語》之君子教育相關語句解讀 52
二、《論語》之君子教育思想分析 115
第三節 《孟子》中的君子教育思想 128
一、《孟子》之君子教育相關語句解讀 128
二、孟子的君子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147
第四章 “五經”之君子教育思想分析 161
第1節 “五經”之君子教育思想概述 163
一、《詩經》 164
二、《尚書》 165
三、《禮》 166
四、《周易》 167
五、《春秋》 168
第二節 《詩經》中的君子教育思想 169
一、《詩經 國風》中的君子教育思想 169
二、《雅》《頌》中的君子教育思想 185
第三節 《禮記》中的君子教育思想 209
一、《禮記》之君子教育相關語句分析 210
二、《禮記》之君子教育思想分析 239
第五章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基本特點、歷史影響與現代價值 257
第1節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基本特點 259
一、以德為要的精英人才教育目的取向 259
二、重視人文的君子教育內容選擇 262
三、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 264
第二節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歷史影響 267
一、君子教育對教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 268
二、君子教育對古代中國的穩定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68
三、君子教育推動了我國君子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270
第三節 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現代價值 273
一、君子教育的形成機制與當代教育理論創新 273
二、君子教育以德為要的精英教育理念與當代精英教育的健康發展 275
三、君子教育全人格教育觀與通識教育的實施 277
四、君子教育三位一體實踐機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279
五、君子教育對道德價值的追求是人類教育的永恆主題 281
結語 283
參考文獻 287
精彩書摘
緒論
一、研究意義
(一)中國古代君子教育是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
綜觀世界歷史的發展,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源遠且無斷流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堪稱奇跡,震驚世界。君子是中華民族的人格典範,是禮儀之邦的中國人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君子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中國古代君子教育是主流的教育模式,是君子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以德為要的中華傳統教育的精華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中國和世界的寶貴教育遺產,也是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厘清與汲取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合理內核,推動中國教育現代化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研究中國古代君子教育有利於展示當代中國的國際形象
在世界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人驚羨的成就,與之相匹配的國際形象亦須快速提升。禮儀之邦的中國正以堅實的步伐走在民族復興大業的征程中,也正以從容的姿態走向多元文化的世界。”國際形象”成為影響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打造良好的國際形象是提升我國綜合實力、提升國家地位的關鍵。令人遺憾的是,近些年時而出現的
“土財主”“土豪”等新群體、新標簽,使我們不得不深思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的當代中國,國人應當以何種精神風貌居於當今世界。倘若如此不雅稱號成為國人的主流人格寫照,可想而知我們呈現於當代世界的將是何種人格、何種國格。國格是國民人格的折射,全體國民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關鍵。國民需要提升道德水平,需要在主流文化或國家教育政策的引領下,形成強調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參與並構成合力的大教育觀。君子教育以人格教育為核心,在理論與實踐上以不同形式體現了這種大教育觀。因此,要提高國民道德素養,展示禮儀之邦之大國君子之風,就需要研究君子教育。
(三)實現立德樹人教育之根本任務需要繼承與發展中國古代君子教育
中國是一個重視道德教育、重視人格修養的禮儀之邦。”立德樹人”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教育理念。立德位於”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之*,成為中國人的崇高追求。”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 權修》),道出了育人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教育發展作為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同時堅定有力地回答了當代中國教育發展必須解決的培養什麼人與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落實,需要從我國豐富的傳統教育思想,尤其是君子教育思想中汲取營養,需要深入研究君子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實際上,自孔子倡導培養君子以來,君子便逐漸成為中國人的典範人格。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知識分子對君子文化的接力研究和對君子人格的切身恪守,使我國的君子文化源遠流長。君子文化歷經明末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歷史大潮的洗禮,歷經數代仁人志士、英雄豪傑的反思、批判與再反思,其超越時空的價值魅力愈加彰顯。近年來,君子人格逐漸成為史學、哲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因此,作為以培養君子為目的的君子教育研究也應該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繼承與發展我國重視道德修養的傳統,促進立德樹人教育理論的構建與教育實踐的開展。
(四)矯正偏”能”的精英教育需要研究君子教育
構建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拔尖人才,實施精英教育,是構建創新型國家的需要,是與大眾教育並行不悖的教育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精英教育理念呈現出嚴重的偏”能”傾向,尤其是在部分優質高中的招生過程中,出現了唯能是舉、以錢招”能”的現象,致使精英教育中的”德”“能”失衡。這種偏失的教育理念下培養出來的所謂”精英”,可能是”能者”眾而”賢者”寡。這些所謂的”能者”將成為社會各界精英,成為眾人效仿的對象,對國民道德素養的養成教育會產生不可小視的負面影響,進而對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德行缺失的精英可能因私欲彌天而貽害社會。在西方國家,一些唯利是圖的經濟精英人士在獲取了足夠的經濟掌控權之後,可能因追求利益*大化而成為引發經濟危機的重要因素。雖然精英教育理念的偏失不是導致社會德不配位的全部因素,但就精英教育而言,如果不把”立德”放在*位,其所樹之人難免出現德不配位現象,這種所謂的”精英”具有的”能力”可能成為危害社會的兇器。為了矯正當前德能失衡的問題,對以德為要的古代君子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五)當前不同形式的君子教育實踐亟須理論研究助推
當前,不同形式的君子教育實踐活動相繼出現,這是中國古代君子教育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值得關注與研究。例如,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桓仁鎮東關小學長期堅持君子教育實踐與研究,較好地繼承和發展了君子教育的傳統。2007年,該校實施的”君子教育”在全縣推廣;學校還開展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依託構建君子教育特色學校”研究。該校還成功開發了《君子之禮篇》《君子之學篇》《教師之禮篇》等君子教育系列教材。再如,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實驗小學以君子文化為切入點,編寫了校本教材《君子文化教育校本教程》,全書分為忠、孝、廉、禮、智、信6個分冊,分別供1—6年級學生使用。這些自發的、生機初現的君子教育實踐活動,無疑是對君子教育現代價值的認可與彰顯,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理應得到理論研究的指導與幫助。系統研究中國古代君子教育,不僅有利於當前不同形式的君子教育實踐活動的健康開展,還能推動中國古代君子教育的現代化轉化及其與大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外關於”君子教育”和”君子教育思想”的專題研究成果較少,”君子”方面的研究相當豐碩。以下簡要分析國內外的相關研究。
(一)國內研究
國內研究君子教育思想的相關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專著和論文(包括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兩個方面。
其一,君子教育思想相關專著。君子教育思想相關專著的研究包括君子人格研究、君子文化研究、君子群體研究等方面。關於君子人格方面的研究,廖建平從君子人格的內涵、君子人格與軸心時代、君子人格的品德、君子人格的外觀、君子人格的境界、君子人格的培養路徑、君子與政治、君子與天命等方面進行了論述。關於君子文化方面的研究,李洪峰從《周易》之君子氣象、《論語》之君子風範、《大學》之君子修養、《中庸》之君子境界、《孟子》之君子故事、《荀子》之君子理念等方面,對中國古代君子文化進行了梳理與解讀;余秋雨論述了君子懷德、君子之德風、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蕩蕩、君子中庸、君子有禮、君子不器、君子不恥等君子之道的基本內涵,以及君子之交、君子之名、君子之偽、君子之獄等方面,分析了中國君子之道、君子人格。關於君子群體方面的研究,有馬雪芹的《天啟六君子》、周天度的《七君子傳》等。
其二,君教育思想相關論文。此類研究可以大致分為歷史人物的君子教育
思想研究和相關第1的研究。
歷史人物的君子教育思想研究,既包括對人物本人君子人格的分析,也包括對其君子或君子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諸賢,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