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華明玥,1969年出生,江蘇無錫人,專欄作家。曾出版《無緣長裙》《封存時間》《幸而還有梅花糕》等散文集。現供職於《揚子晚報》。
目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導讀
第一章 遠古時代
第二章 夏 商 西周
第三章 春秋戰國
第四章 秦漢
第五章 三國 魏晉 南北朝
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七章 兩宋
第八章 元朝
第九章 明朝
第十章 清朝
《中華上下五千年》閱讀檢測題
參考答案
精彩書摘
盤古開天闢地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而光輝燦爛的歷史,按照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zǎi),中華民族的歷史追溯(sù)(逆流而上,向江河發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到黃帝(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五帝之首,後被尊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傳曾打敗炎帝和蚩尤,結束了各部落間頻繁的戰爭)時期。從黃帝到今天,歷史已經走過四千多年,因此當代人習慣上稱之為”上下五千年”。在四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因為逐漸產生了文字,祖先們用文字記載了當時發生的具有影響力的大事。
而五千年之前,雖然文字還沒有出現雛(chú)形(未定型前的形狀),但先民們依舊通過岩畫(刻畫在岩石或崖壁上的圖畫)、壁畫(繪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等方式,流傳下很多的神話(關於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嚮往)和傳說(輾轉述說)。比如,我們今天賴(lài)以生存的世界是怎麼來的?也許你的長輩在你小時候,講述過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在遠古時代,天地還沒成型的時候,整個世界混沌(我國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一片,就像一個散了黃的大雞蛋一樣萬籟(lài)俱寂(一切聲音都停息了,形容四周非常寂靜),沒有一點生氣。但經過了一萬八千年的孕(yùn)育(懷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醞釀著新事物),宇宙間誕(dàn)生了一位力大無窮的神,他的名字叫盤古。
盤古睜開雙眼,吆喝(yāo he)起來,沒人應(yìnɡ)答;他盡力眺(tiào)望(從高處往遠處看),發現四處都是濃霧,便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個宇宙。他拔下一顆牙齒,把它變成威力巨大的神斧,他不顧一切地掄(lūn)(用力揮動)起神斧,向周圍不停地劈砍,像在荊棘(jīnɡ jí)(泛指山野叢生的帶刺小灌木)中闖出一條路來。結果,他成功了,這個渾圓的”大雞蛋”哢嚓(kā chā)一聲破裂了,緊接著,輕的物質向上漂浮,形成了蔚(wèi)藍(像晴朗的天空的顏色)的天空;重的物質向下沉落,形成了深厚的大地,世界上從此便有了天地之分。
不過,天地剛剛形成,一切還不夠穩定。盤古擔心天和地再次合攏(lǒnɡ),變成原來渾濁不清的樣子,就使出全部的力量用雙手將天空托住,雙腳牢牢地踏在大地上。他不辭辛苦地保持著這種姿勢,儘管骨骼酸痛又響個不停,也不敢鬆懈(xiè)(精神鬆弛、懈怠)分毫。終於,盤古的身軀成為嵌(qiàn)(把較小的東西卡進較大東西上面的凹處)入天地間的一根”柱子”,每當天增加一丈(長度單位,一丈合三又三分之一米)的高度,地就加厚一尺(長度單位,一尺合⅓米),盤古的身高也增長一丈。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與地之間的距離達到了九萬里,無論原始的天地間有怎樣的引力,天地都不會合攏到一起了。
看到此時天高地闊的景象,盤古打心眼裡感到欣慰。沒過多久,他就發現天地間的風雨雷電也和他的心情緊密相關。他愉悅時,就天高雲淡;而當他暴怒時,天空就會變得烏雲密佈,陰鬱(yù)難測。如果他因難過而哭泣,他的眼淚就會化作傾盆大雨,沖刷著大地。如果他因愁苦而歎氣,他歎出的氣息就會化作狂風,頓時,天地間好像刮起沙塵暴,漫捲的不僅有黃沙,還有煙塵。他眨動眼睛,天空就會劃過一道閃電;他站著打盹(dǔn)(小睡,短時間入睡),有節 奏的呼嚕聲就會變成天空中滾滾的雷聲。
開天闢地一萬八千年,盤古耗(hào)盡了精力與心血,不久,他疲憊地倒了下去,大地上發出轟隆隆的巨響。在他倒下去的瞬(shùn)間,他的左眼飛上天空,變成了太陽;右眼飛上天空,變成了月亮,天空有了日月爭輝的奇景。同時,他臨別時的淚珠撒向天空,化成了夜空中的萬點繁星。從此,天地間無論何時都有了光明。地面出現了湖泊(pō),為盤古的汗珠滴落所變幻(huàn)(不規則地改變)的;大地出現了奔騰的江河,那是盤古的血液變幻而成;他的鬍鬚變成草原,頭髮變成了森林,牙齒和骨骼變成了泥土中豐富的礦(kuànɡ)產(地殼中有開採價值的礦物、岩石等,如金剛石、花崗岩、煤、石油、天然氣等)。他的頭顱則變成了巍(wēi)然(形容山或建築物雄偉的樣子)高聳(sǒnɡ)(高而直地聳立)的東嶽(yuè)泰山,四肢依次變成了西嶽華(huà)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sōnɡ)山。
就這樣,豐富多彩的世界便誕生了。不過,神話畢竟是神話,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太陽系與地球是怎樣形成的,已經有了科學的論斷。但人們依舊喜歡這個神話,講中國的歷史必然會從”盤古開天闢地”講起,因為這個神話飽含著中國人豐富的想像力,無限貼近他們心靈深處浪漫主義的一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