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語》凡二十一卷,記八國之「語」,其文「宏衍精潔」,對語言學、歷史學、文獻學而言都具有極重要的研究意義。本書即期望按照王國維所提倡的「二重證據法」,以「地下之新材料」檢驗補充「紙上之新材料」。將出土文獻這類新材料與傳統的校勘考訂方法相結合以校訂、解讀《國語》文本。本書校釋了幾十余例《國語》字詞,文中還對學界以往利用出土文獻校讀《國語》的二十余例可信意見予以補充說明。在校勘文本的基礎上,本書搜集、整理了清華簡《越公其事》、慈利楚簡《吳語》等出土文獻材料中可與《國語》對讀的語句、段落,並依據此類材料分析今本《國語》編纂與成書的過程。作者簡介
李聰,男,漢族,1990年11月出生,山東青島人,歷史學博士。2017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2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21至2023年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23年入職河北大學。研究領域爲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學。先後在《中國史研究》《文獻》《出土文獻》《古漢語研究》《語言研究》等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上海市社科規劃年度課題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各一項。目錄
序 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