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抗戰為什麼贏: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由陳紅民教授團隊歷時六年完成。它以十萬余字篇幅,清晰呈現了中華民族十四年抗戰波瀾壯闊的歷史。 本書特色鮮明,語言通俗流暢,以普通讀者能接受的敘述方式,結合圖文並茂的形式,增強了故事性。其脈絡極為清晰,從中國局部抗戰逐步推進到全國抗戰,再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場聯為一體,最後講述抗戰勝利,讓讀者迅速把握抗戰歷史線索。 書中既謳歌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抗擊外侮的事迹,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突出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展現了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它吸收新史料與研究成果,保證歷史敘事客觀公正,滿足不同層次讀者需求,是學術專著通俗化、大眾化的典範,值得一讀。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全面勝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樞紐。歷史工作者有責任用通俗的方式將學術界對抗日戰爭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紹給社會大眾,使抗日戰爭的史實與意義更加深入人心。 陳紅民教授的團隊有志於此,歷經六年完成此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呈現中華民族這十四年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歷史。 本書謳歌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抗擊外侮的事迹,弘揚了偉大的抗戰精神,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現了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密切聯繫,充分顯示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作者簡介
陳紅民,1958年生,山東泰安人。歷史學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社科基金歷史學科評審組成員。二十世紀中國史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中華民國史與當代台灣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出版《函電里的人際關係與政治》《蔣介石的後半生》等淪著、譯著20餘部(含合著),在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余篇。目前的關注重點在蔣介石及其相關的研究,推動相關研究的學術化與國際化,主編了第一套「蔣介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究叢書,擔任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蔣介石資料資料庫建設」的首席專家。目錄
第一章 中國的局部抗戰(193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