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首次以系統化史料與受害者口述實錄,全景式還原日軍毒氣戰的反人類本質:它不僅是突破《日內瓦議定書》的戰爭犯罪,更被制度化納入侵華及太平洋戰場的作戰體系——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秘密研製氰酸氣、芥子氣等致命毒劑,到1937年後在華北、華中戰場對軍民大規模實施「紅彈」「黃筒」毒氣攻擊(僅南昌戰役單次用量即達紅彈3000發、紅筒1。5萬件),毒氣戰實為日軍妄圖快速征服中國的戰略倚仗。書中深度挖掘日軍毒氣研製(大久野島隱匿工廠)、訓練(陸軍習志野學校)、使用(地圖抹去作戰區域規避追責)的完整鏈條,輔以陸軍機密文件、作戰指令及倖存者血淚控訴(如山西盂縣親歷者痛陳毒煙致潰爛慘狀),鐵證如山揭露日軍有組織屠殺超十萬軍民的暴行。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研究日軍對華發動毒氣戰的專著,完整披露了日本從一戰後準備毒氣戰,到九一八事變後進行毒氣實驗,抗戰全面爆發后正式使用毒氣,再到二戰結束后遮掩隱瞞毒氣戰歷史的所有真相。同時,介紹了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毒氣作戰的歷史,並探討了二戰後日軍對毒氣武器的處理,以及日軍使用毒氣作戰的戰爭責任等問題。作為日本左翼歷史學家的代表,吉見義明先生深入調查、多方取證,憑藉豐富可信的史料,全面揭露了日軍使用毒氣武器作戰的戰爭暴行,並展示了日軍使用毒氣對中國乃至他國軍民造成的嚴重傷害。作者簡介
[日]吉見義明,日本著名左翼歷史學家,日本中央大學教授,「慰安婦」問題及日軍細菌戰、毒氣戰等研究的集大成者,最早對「慰安婦」的概念進行闡釋的日本學者,日軍毒氣戰戰爭暴行研究的奠基者。他最先從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發現了從事細菌戰研究的陸軍大佐井本熊男的《井本熊男業務日誌》,從而開始其享譽世界的細菌戰、毒氣戰研究。他與粟屋憲太郎、松野誠也等日本學者編選了日軍毒氣戰的基礎性史料,詳細地展示了日軍毒氣戰的罪惡歷史。代表作有《日軍的毒氣戰》《毒氣戰相關資料》《毒氣戰相關資料Ⅱ》《從軍「慰安婦」》《日軍「慰安婦」制度究竟是什麼》《從軍「慰安婦」資料集》等。目錄
叢書總序一 再塑從全球視野揭露日本罪行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