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是姚雪垠評傳,全面地呈現了姚雪垠的天性、人生選擇。比如,姚年輕時,知道當代課老師不是長久之計,就頂住家人給的壓力,辭了行當,另謀生路,他後來走出的人生路,也的確大不一樣。當然,做這種選擇,也必須得有對自己能力的確信。作者對資料有穩定全面的駕馭,有洞察力,有敘述功力——只呈現,不評價。此外,作者的敘述語言是平實質樸的。 作品充分展示了新文化運動之後新生代作家的人生路、價值觀、創作理念。《姚雪垠評傳》是從現代文學的長廊中截取一個平面,一個樣本。生在戰火中,成長跨越現當代的作家,會秉持怎樣的創作理念,他們的創作理念又怎樣影響了他們的創作。 作品寫了姚雪垠的天性和黨性——雖九死其猶未悔。寫了姚不知滿足的藝術探索精神,有且不限於:姚在創作中對中原口語的總結和吸收;他在文藝理論方面的認識和建樹;他在血與火的戰鬥中學習到的現象與本質。作品充分展現了作者本人的人生閱歷、文化人類學素養。內容簡介
《姚雪垠評傳》是一部立論清晰,視野宏闊,敘述全面,評說公允的中國作家評傳作品。 姚雪垠是出生於河南,享譽中國乃至世界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李自成》是中國文學史上已經經典化的長篇歷史小說,這部作品的第二卷曾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姚雪垠是一位自覺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的創作,視文學為政治服務工具的作家,他的創作,始於20世紀20年代。在跨越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漫長創作生涯中,他曾創作過《「差半車麥秸」》《長夜》等重要作品,但他其他輝煌的創作和他文學生涯中的理論進益,都被他的《李自成》光環所淹沒。《姚雪垠評傳》用第一手的資料,抹去歷史浮塵,為姚雪垠其人、其作,理清歷史源流,恢復其本真面目。 本書作者吳永平自20世紀80年代初跟姚雪垠本人結緣開始,開啟其研究姚雪垠的漫長學術長途,至今,105萬字的《姚雪垠評傳》可以視為其研究的重要節點。吳永平先生文字天賦上佳,又能坐得冷板凳,他曾一字一字抄錄相關資料,他的學術道路和研究路徑其源可溯:版本互校,既寫大歷史又寫小人物,推論必查有實據。姚雪垠之子姚海天曾說過,吳永平是全國研究姚雪垠的頂尖專家。 這部《姚雪垠評傳》以資料翔實、考據嚴謹、持論公允、敘述生動,被方家們公認為是迄今所見有關姚雪垠研究的扛鼎之作。作者簡介
吳永平,男,1951年生,湖北武漢人。1984年12月獲華中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老舍研究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會理事等。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撰寫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有《李蕤評傳》(1999年)、《小說家老舍》(2005年)、《隔膜與猜忌:姚雪垠與胡風的世紀紛爭》(2006年)、《胡風家書疏證》(2012年)等。目錄
第一章 姚雪垠的家世(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