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增訂本 肖金明 李梅 孫延傑 978756078647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東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6
商品編號: 978756078647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增訂本
ISBN:9787560786476
出版社:山東大學
著編譯者:肖金明 李梅 孫延傑
頁數:5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61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在中國現代學術的開創者中,顧頡剛是最後一位離世的大師。『古史辨』派將與『乾嘉學派』一樣,作為古典學史上一個特殊段落的標識,永遠載入中國學術史中。 《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增訂本)是一部以聞名中外的「古史辨派」為研究重心的現代學術史著作。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術史著作,而是著眼于陳述和分析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師生之間的關係。 《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增訂本)首敘顧頡剛的學術成就、影響和品格,次及他的育才之方,然後選擇若干個案,具體再現學術授受的情景及顧氏師徒間的一些恩怨是非,旨在讓人們看到:學術究竟是如何傳承的。

內容簡介

《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是一部以聞名中外的「古史辨派」為研究重心的現代學術史著作。本書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術史著作,首敘顧頡剛的學術成就、影響和品格,次及他的育才之方,然後選擇若干個案,具體再現學術授受的情景及顧氏師徒間的一些恩怨是非,著眼于陳述和分析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何定生、譚其驤、童叔業、楊向奎、劉起釪)師生之間的關係,旨在讓人們看到:學術究竟是如何傳承的,展現了學術傳承的複雜性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史的概述,更是一次對學術與人性深度的審視。

作者簡介

王學典,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教授,《文史哲》雜誌主編。長期致力於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史研究,尤長於中國現當代史學思想及思潮研究。出版有《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史學主潮》、《新史學與新漢學》、《顧頓剛和他的弟子們》、《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學》、《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等專著,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20世紀中國史學通史》」等多項課題,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目錄

第一章 為學而學嗜學如命——顧頡剛之學術與學品
一、「禹」訓為「蜥蜴」激起軒然大波
二、古史辨:一場偉大而深刻的「古史革命」的發動
三、「邃于經學」:古典學研究新天地的開拓者
四、中國現代民俗學的奠基人
五、主編《禹貢》首開現代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先河
六、學問:情感和生命的存在方式
七、以有涯之生追無涯之知
第二章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播種學術的顧頡剛
一、愛徒高足遍被學林
二、泛濫成「災」的惜才之心
三、尋求學術傳人的教學方法
四、因材施教
五、經濟資助
六、學術胸襟
七、編雜誌:甘為青年作嫁衣裳
第三章 始於愛而終於離——顧頡剛與何定生
一、《山海經》把何定生帶到了顧的身邊
二、《(尚書)的文法及其年代》
三、獎學金風波
四、追隨恩師到北平
五、《關於胡適之與顧頡剛》導致胡顧關係危機
六、恨鐵不成鋼揮淚逐愛徒
七、海峽兩岸的牽挂
第四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顧頡剛與譚其驤
一、早年的激進文學青年
二、決定終生道路的師徒辯難
三、聯袂主編《禹貢》半月刊
四、圍繞著辦刊、治學諸問題而針鋒相對
五、顧譚為學、為人風格之差異
第五章 亦步亦趨,至死猶「疑」——顧頡剛與童書業
一、天生的一顆「讀書種子」
二、「世家大族」的子弟
三、「顧老闆」的「私人研究助理」
四、「古史辨派」的後起之秀
五、大師的崇拜者
六、戰亂歲月塗抹的「歷史污點」
七、初來青島山東大學
八、「過情之打擊」:兩度批顧
九、精神分裂:面對「肅反」
十、《春秋左傳研究》:依然走在「疑古」的路上
第六章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顧頡剛與楊向奎
一、顧頡剛的得意門生
二、楊向奎的性格
三、從農家子弟走向最高學府
四、《禹貢》:楊向奎的學術搖籃
五、「因夏族起源問題與傅斯年爭吵」
六、與「古史辨派」撲朔迷離的關係
七、顧頡剛是「今文經師」嗎?
八、對「古史辨派」的整體評價
九、酸甜苦辣:1940年後的師生關係
十、最後的結論:「《古史辨》對中國史學有偉大貢獻」
第七章《尚書》研究前仆後繼——顧頡剛與劉起舒
一、新舊教育混合下的「童而習之」
二、在顧師的指引下由文而史
三、九鼎銘詞事件及其餘波
四、多年困而後學
五、顧頡剛為何重視《尚書》學
六、顧頡剛兩次受命整理《尚書》
七、劉起釺的兩次調動
八、化經學為史學的《尚書》學研究
九、備經交困撰成《尚書校釋譯論》
十、「古史辨派的後勁」:劉起釺對顧學的傳承與弘揚
初版本後記
增訂本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