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斯為盛 丹心報國-武漢院士口述錄.第一輯 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 978703078594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05
商品編號: 978703078594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於斯為盛 丹心報國-武漢院士口述錄.第一輯
ISBN:9787030785947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
頁數:2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61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于斯為盛 丹心報國:武漢院士口述錄(第一輯)》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和江漢大學共同編撰。《于斯為盛 丹心報國:武漢院士口述錄(第一輯)》聚焦”我和我的中國——中國科學家精神”這一主題,以院士口述的形式,多角度、多維度記錄科學家背後鮮為人知的科技報國故事,讓廣大公眾走進科學家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身上閃耀著的寶貴精神和高尚品質,同時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秉承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自覺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

目錄

目錄

前言
1 李德仁:德範仁心銳意進取秀出大美數字地球/1
2 謝禮立:風雨兼程上下求索心系抗震朝夕不倦121
3 趙梓森:技術創新一生追光光纖通信連通中國/61
4 曹文宣:為魚代言矢志不渝守護生態初心不改/87
5 劉經南:仰望星空築夢北斗大國重器行穩致遠/111
6 茆智:紮根泥土情系節 水躬耕不綴潤澤沃壤/141
7 朱玉賢:畢生奉獻棉花研究潛心問學以農報國/163
8 桂建芳:原創育種如魚得水攻克難關授人以漁/195
9 陳孝平:赤腳醫生潛心磨煉刀尖舞者懸壺濟世/221
10 夏軍:天道酬勤如水人生水文研究澤被萬物/243
後記/266

精彩書摘
1李德仁:德範仁心銳意進取秀出大美數字地球
李德仁,男,1939年12月31日出生於江蘇泰縣(現江蘇泰州市姜堰區),祖籍江蘇丹徒。1963年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航空攝影測量系,1981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85年獲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博士學位;2008年獲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名譽博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2012年獲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榮譽會員”稱號,2020年獲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布洛克”金獎(*高獎)。榮獲2023年度國家*高科學技術獎。
李德仁院士長期從事以遙感、全球衛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教學與研究,創立了誤差可區分性理論與粗差探測1 方法,解決了測量學中的百年難題;利用自主創新的理論與方法,將國產衛星遙感影像定位精度從300米提高到5米之內,開創了國產衛星高精度測圖從國內走向全球的新時代;研製了我國”天—空—地”3S集成的測繪遙感系統,引領了傳統測繪到信息化測繪遙感的根本性變革;建立了自主可控的國產地理信息技術系統,保障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要牽頭人向國家提出了建設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立項建議,推動將其列為國家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並帶領團隊攻克了遙感衛星影像處理的系列瓶頸問題,使國產衛星遙感數據的自給率從15%提高到85%,為實現我國測繪遙感大國向測繪遙感強國轉變作出了傑出貢獻。為了實現快、准、靈空天信息服務,他又倡導把衛星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集成並將人工智能上天,實現在全球為軍民用戶智能終端提供空天信息實時智能服務。
李德仁院士長期堅持教書育人,培養了200多位博士、100多位碩士,為我國培養此領域高層次人才作出了突出貢獻。出版專著11部,發表論文1000多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獎進步獎創新團隊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5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帶領的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4次獲評”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
采寫人:李勤、侯文偉。2019年12月聯繫到李德仁院士的科研助理金文傑博士,並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27日、8月18日,2021年5月7日、5月10日通過微信進行相關內容的交流,2024年12月經院士助理審定全文,特別感謝金博士幫助修訂並更新相關數據和素材。江漢大學人文學院2018級學生簡珍珍、鐘毅、陳彬彬參與了院士資料的前期搜集工作,特此感謝。
李德仁院士1991年9~12月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任客座教授
李德仁院士2008年11月29日在武漢大學作”珞珈講壇”第一講報告
李德仁院士2009年12月30日在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20周年座談會上講話
1 李德仁院士2018年12月30日在測繪遙感學科發展高端論壇上作報告
一、傳承家風,精進好學
十九世紀中葉,中國國力衰微,西方列強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入侵中國,有識之士深感”振興中華”之迫切。江蘇作為富庶之地、魚米之鄉,素來有崇尚文化、重視教育的好傳統。1890年,憂國奉公的江蘇溱潼商會會長、李德仁院士的曾祖父李貞發毅然寫下80字”李氏家訓”,抒發了”詩禮傳家”“德才報國”的家國情懷,樹起了自我修養的標杆,也為後輩確立了為人處世的規範。
對於家族傳承百年的80字”李氏家訓”,李德仁院士時刻銘記,他回憶道:
我祖籍是江蘇鎮江丹徒,但我從小在溱潼長大。我曾祖父的爺爺名叫李承霖,是清代道光二十年庚子科一甲狀元,也是鎮江地區幾百年出的唯一的狀元。他後來做過太子太傅以及江蘇鹽運使。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為了躲避戰亂舉家遷到群中,也就是現在的溱潼。到了曾祖父這一輩,開過糧房、油房和錢莊。為了記住祖宗的榮光也為警示後人,曾祖父李貞發親自寫下了80字的”李氏家訓”。我記得家訓是用工整的毛筆字寫在條軸①上,掛在堂屋正中,內容現在我還爛熟於心。
愛我中華,興我家邦。少小勤學,車胤孫康。弦歌雅樂,翰墨傳香。尊師益友,孝德永彰。和親睦鄰,扶幼尊長。敬德修業,發憤圖強。女紅針黹,嫻淑賢良。詩書共讀,蘭桂齊芳。扶貧濟困,造福一方。克勤克儉,家道隆昌。
這家訓儘管有100多年了,但內容絲毫沒有過時,其中”愛國”“平等”
“孝德”“和諧”“友愛”“勤儉”等思想與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李氏家訓”目前已被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列為”家風家教”示範典型。我佩服曾祖父的智慧,無論是求學深造,還是教學科研,我常常會想起曾祖父的”家訓”並以此勉勵自己。
我父親叫李月如,在縣銀行當小職員。母親叫華淑蕙,是百貨公司營業員,收入不高。我家兄弟姊妹七人,一家人平時生活捉襟見肘,相當不容易。兄弟姐妹上學後開支就更大了,但不管生活有多難,父母都勤勤懇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