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 董守義 978702019241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文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02019241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0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恭親王奕?
ISBN:9787020192410
出版社:人民文學
著編譯者:董守義
頁數:40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610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恭親王奕》是一部深入展現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奕傳奇一生的佳作。本書以詳實的史料、清晰的脈絡,全方位呈現了奕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從競爭皇帝寶座的壯志雄心,到服從命運安排后的隱忍沉浮;從挽救帝國危機時的果敢擔當,到發起近代化運動的積極進取,再到多次遭受嚴譴的無奈與堅守,每一個階段都刻畫得細緻入微。 書中不僅詳細描述了奕在軍政、外交等方面的重大決策和行動,還深入剖析了他所處的複雜政治環境和各方勢力的博弈。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深刻了解晚清政治的風雲變幻,感受奕在時代浪潮中為國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以及他作為「實用主義典型」的獨特智慧和歷史局限性。這是一部了解晚清歷史和重要人物的必讀之書。

內容簡介 愛新覺羅·奕,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從咸豐三年(1853)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奕一直處在清廷權力中心,前後執掌軍機處三十余年。對內執掌國家軍政大計,對外總理各國外交,與外國使者談判、簽訂條約。在軍事實力落後、清軍屢次戰敗的現實面前,奕毅然打破保守派成見,直面世界工業化浪潮,積極學習西方先進軍工技術,以「自強」為目標大力推動洋務事業,對晚清國內外政壇局勢產生了深刻影響。

目錄 寫在前面
第一章 競爭皇帝的寶座
一、道光皇帝的寵兒
二、上書房裡文武雙全的學生
三、大貴族桂良的高婿
四、咸豐帝奕詝的帝位競爭者
第二章 服從命運的安排
一、「今日之協力非昔日之協力也」——調整兄弟關係
二、「承恩弼直抒愚誠」——第一次出任軍機大臣
三、「上責禮儀疏略」——第一次遭罷黜
四、「帝子才華舊著聲」——重回上書房讀書
五、「掃除氛祲奠皇州」——關心禦侮大業
第三章 挽救帝國的危機
一、靜觀事變,敗軍之際膺重寄
二、阻遏聯軍,堅持退兵后釋俘
三、送還人質,決定無條件投降
四、談判細節,力爭英法早日退兵
五、應付沙俄,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第四章 發起第一次近代化運動
一、克服摩擦,站穩腳跟
二、統籌全局,首倡「自強」
三、主持新政,創立總署
四、落實條約,對外開放
五、借師助剿,議訂原則
第五章 平分最高統治的大權
一、懇請迴鑾,備受猜忌
二、未列顧命,等待時機
三、密謀政變,一舉成功
四、穩定大局,不肆株連
五、「垂簾」「議政」,聯合掌權
第六章 建立「議政王」的功業
一、首批智囊團的組成和作用
二、平反冤獄所帶動的人才選拔
三、漢族地主武裝的進一步重用
四、第一次京察前後的吏治整頓
五、「外教信睦,隱示羈縻」外交路線的實施
六、第一批外國武器的引進與拒絕
七、第一份近代化練兵計劃的實施與推廣
八、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的購置與遣散
九、第一所近代學校的開辦與推廣
十、「借師助剿」的實施與停止
十一、江南底定與戰略轉移
第七章 二遭嚴譴
一、「聯合主政」破裂
二、破裂根源
三、「議政王」號被削
第八章 推出「自強」的第二目標
一、廓清中原:運籌帷幄與依恃近代武器
二、第一次派遣考察團了解西方
三、衝擊:推出「自強」第二目標
四、第一次開展教育大辯論
五、第一次派遣巡迴大使團
六、「修約」:要近代化,更要獨立自主
七、幕後操縱:誅殺寵監安德海
八、教案問題:有限的讓步
九、七弟密折:來自手足的政治攻擊
十、第一次組織工業化大辯論
第九章 三遭嚴譴與再佐新皇
一、同治帝大婚後親政,恭親王三遭嚴譴
二、草率議結台灣問題
三、同治帝縱慾駕崩,恭親王再佐新皇
第十章 決策內政外交的大計
一、近代化道路的總體設想
二、國防建設:「海防」與「塞防」兼顧
三、信息手段近代化初議
四、棘手的「馬嘉里案」交涉
五、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
六、二批智囊團的構成及內部關係
七、堅持主權,拓寬大機器生產領域
八、改革遇到了阻力
九、版圖交涉與籌建海防
十、鐵路與留學:平生豪氣消磨盡
十一、越南和朝鮮:中華文化圈上的重要環節
十二、電報和銅政:防止利權外流
第十一章 四遭罷黜與十年賦閑
一、被迫宣戰
二、替罪羔羊
三、太后銜怨
四、閑散親王
第十二章 重返政治舞台
一、甲午戰爭之際
二、歸還遼東前後
三、戊戌變法之前
第十三章 總結
一、親王風範
二、實用主義典型
三、身後評價
附 恭親王奕?生平大事年表
後記
再版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