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俾斯麥(歐洲風暴)》是索·恩人物檔案館叢書的重磅之作。本書作者恩斯特·恩格爾貝格成長於反俾斯麥圈子,但他反對簡單將俾斯麥視為希特勒先驅。他耗時20年查訪資料,寫下不朽的人物生平兼政治評傳,首卷在東西德同時發行引發轟動。其子阿希姆·恩格爾貝格將兩卷本修訂為單卷版。 書中詳細記錄了俾斯麥從成長探索到最終落幕的一生,涵蓋其政治生涯的各個階段,生動展現了這位鐵血宰相工作中的矛盾衝突與複雜性。傳記不僅包含豐富紮實的跨學科研究成果,還引入最新一手資料,審視不同階段世人對俾斯麥的評價。它既呈現過往時代風貌,又見證當下認知和審美旨趣。閱讀本書,能幫助我們理解傳主性格、功過的多面性,跨越歷史與當下的鴻溝,在歷史書寫中思考人類命運和現實問題。內容簡介
生於1909年的作者恩斯特·恩格爾貝格,無疑成長於一個堅定的反俾斯麥圈子。他見證過俾斯麥政策的餘威,在父輩引薦下結交了眾多社會民主黨人,後來甚至親歷納粹迫害,自然決不會否認軍國主義與第三帝國之間的聯繫。但是,鐵血宰相工作中的矛盾衝突和複雜性引起了他的研究興趣,這也使他反對單純視俾斯麥為希特勒之先驅,從而為20世紀災難開脫的做法。 恩斯特·恩格爾貝格意識到,俾斯麥是一個籠罩著濃厚悲劇色彩的人物,其一生最偉大的成就是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卻揚棄了所紮根和深愛的舊普魯士。他花費20年查訪歐洲各處檔案館和事件原址,儘可能多層次地展現這位德意志宰相的性格和信念,鉤織其人際網絡,還原其政策發展的背景,從而寫下了一部不朽的人物生平兼政治評傳。 1985年,作為唯一一部在東西德同時發行的歷史著作,恩格爾貝格的俾斯麥傳記第一卷引起社會轟動,此番不同尋常的出版合作甚至發展為一段跨越東西德的友誼。時隔多年,阿希姆·恩格爾貝格延續了父親的工作,將原本厚達兩卷的巨著修訂為這個閱讀體驗更佳的單卷版本;而他在後記中追述的出版故事,也可讓讀者更好地了解這部傳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政治意義。作者簡介
阿希姆·恩格爾貝格(Achim Engelberg),1965年生,哲學博士,長期為《新蘇黎世報》《自由報》等報刊供稿,現居於柏林。作為歷史學者,他整理了父親恩斯特·恩格爾貝格的學術遺產(現藏於柏林國家圖書館),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推進研究。目錄
第一章 俾斯麥的成長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