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對敦煌石窟早期、隋代、唐前期、吐蕃、歸義軍和西夏等主要時期繪有樂舞圖像的洞窟總體進行詳細梳理,並選擇每個時期樂舞圖像具典型特徵的洞窟做個案研究,歸納各時期樂舞圖像的基本特徵,分析樂舞圖像表現出的繼承、發展和變化趨勢,並對各時期樂舞圖像在現實性和傳播性等方面的實際表現進行梳理。本書使用圖片300餘幅,圖文並茂地展現出敦煌石窟樂舞圖像的面貌。此外,本書重點考察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以敦煌石窟為載體的樂舞圖像傳播、交流、融合的大致路徑,以研究實踐證明敦煌樂舞與中原樂舞文化保持的近緣關係。作者簡介
朱曉峰,男,漢族,1983年3月出生,甘肅省和政縣人。藝術學碩士,歷史學博士,中國史(敦煌學)博士后。現為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蘭州大學中華詩樂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音樂圖像學會理事、上海音樂學院亞歐音樂研究中心首屆邀訪學者,主要從事敦煌樂舞研究,已在《敦煌學輯刊》《敦煌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1項、面上一等資助項目1項。博士學位論文《唐代莫高窟壁畫音樂圖像研究》(指導老師:鄭炳林)被蘭州大學評為2016年蘭州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被甘肅省學位委員會和甘肅省教育廳評為2016年甘肅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