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 梁景和 978701027344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36
商品編號: 978701027344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
ISBN:9787010273440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梁景和
頁數:33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60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所謂陋俗文化是指特定時期內體現於風俗慣制上的併為傳統人倫文化所認同的文化糟粕。它主要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指陋俗所反映的傳統人倫文化觀念中的糟粕;二是指傳統人倫文化觀念糟粕所鑄成的陋俗。本書從婚姻、家庭、女性、性倫四個方面對近代中國陋俗文化的變革進行了探索,並將其置於人類精神進化的長河中進行考察,發現近代中國陋俗文化的演變並非特定時期內孤立的文化現象,它既是人類精神進化過程中一個階段性的主旨,又是再次實現人的自身覺悟和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徑。

作者簡介

梁景和,1956年生。歷史學博士、博士后。首都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學科負責人,首都師範大學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社會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副會長、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副會長、第二屆、第三屆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第三屆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中心理事等。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兩次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要專著有《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五四時期社會文化嬗變研究》、《現代中國社會文化嬗變研究》(合著)、《清末國民意識與參政意識研究》《史論與論史》等;主編有《中國社會文化史的理論與實踐》《婚姻·家庭·性別研究》《社會生活探索》《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訪談錄》等,並主編大型叢書「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論叢」。已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曾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巴西等國進行學術交流。

目錄

首論卷
一、文化的界定及文化的精華與糟粕
(一)文化類型說
(二)文化精華與糟粕的基本特徵
二、近代陋俗文化嬗變要略
(一)近代陋俗文化變革的歷史條件
(二)近代陋俗文化演變述略
婚姻卷
一、中國傳統婚姻陋俗
(一)傳統婚姻陋俗的特徵
(二)傳統婚姻陋俗的歷史地位
二、太平天國的婚姻形態
(一)太平天國內部的婚姻狀態
(二)太平天國婚姻的特徵
三、維新「前識者」的婚姻觀
(一)走向世界的中國人的婚俗視野
(二)西方近代婚姻觀及婚俗對維新派的影響
(三)維新派的婚姻觀
(四)戊戌覺醒的女性與康有為的「大同」婚姻觀
四、清末民初婚俗的演變
(一)清末民初與維新時期婚姻變革之比照
(二)對婚姻陋俗的系統批判
(三)近代文明的婚姻觀
(四)婚俗的演變
(五)婚俗變革的不平衡性
五、五四時期婚姻文化的變革
(一)婚姻變革的新時期
(二)五四婚姻觀的特徵
(三)婚俗變革的高潮
(四)婚姻變革的局限
家庭卷
一、傳統家族文化的特徵
(一)家族、宗族與家庭
(二)家族文化的表象特徵
(三)家族文化的本質特徵
二、清末「家庭革命」論
(一)「家庭革命」的口號
(二)對家族制度的批判
(三)「家庭革命」的重要內容
(四)清末「毀家」說
三、民初至五四時期的「家庭改制」觀
(一)「家庭改制」與國家進步
(二)「家庭改制」的主張
(三)「家庭改制」與西方近代文明
(四)「家庭改制」的理論與實踐
四、「生育節制」思潮
(一)中外傳統的「節育」理論
(二)「節育」思潮中的兩大主題
(三)關於「節育」的大論戰
(四)「節育」的實施及其思想障礙
五、喪禮的改革
(一)喪禮與傳統文化
(二)太平天國喪禮變革述略
(三)五四時期對喪葬禮俗的批判
(四)新式喪禮觀
(五)喪葬禮俗的變革
婦女卷
一、近代女性陋俗文化觀的變革
(一)女性新文化觀的誕生
(二)女性的心靈解放
二、「不纏足」始末
(一)纏足起源及其「流為種習」
(二)近代以前的禁纏足
(三)19世紀下半葉的禁纏足運動
(四)20世紀最初20年的禁纏足運動
三、女學的演變
(一)近代的最初女學
(二)近代女學的發端
(三)近代女學的發展
(四)五四時期的女學
四、婦女的參政運動
(一)「內言不出於閫」
(二)女子參政的第一次高潮
(三)女子參政的第二次高潮
五、女性陋俗文化嬗變的特徵
(一)整體運動與個體運動的相互依存
(二)男女兩性的歷史作用
「性倫」卷
一、「男女社交公開」思潮
(一)「男女之大防」
(二)新的男女社交觀
(三)關於「男女社交公開」的大論戰
(四)邁出社交自由的第一步
二、「貞操觀」批判
(一)「貞操觀」的歷史演變
(二)五四思想界對「貞操觀」的批判
(三)「貞操」習俗的變革及其局限
三、「性教育」論
(一)傳統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的「性教育」
(二)五四時期的「性教育」思潮
結論卷
一、陋俗文化的嬗變與人的精神進化
(一)人類精神的第一次解放
(二)傳統人倫文化的衰替
(三)人類精神的再次解放
(四)陋俗文化的變革與人的精神進化
二、近代陋俗文化變革的局限及其規律
(一)阻礙陋俗文化變革的因由
(二)近代陋俗文化變革的規律及其啟示
其他
參考文獻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三版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