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插圖版 史蒂芬.霍金 978757103406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7103406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時間簡史-插圖版
ISBN:9787571034061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史蒂芬.霍金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58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時間簡史》是史蒂芬 霍金的代表作品,也是科普創作的里程碑式作品。
它是宇宙的發展史,是人類認知宇宙的發展史,更是霍金的科學理論發展史。全書以生動易懂的語言,融科學知識與人文哲思於一體,試圖回答”宇宙為何如此”“我們從何而來”等哲學的終極問題。
但它不只是既成的歷史,也是發展的歷史。其中的許多洞見,都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甚至近幾年得到了證實,此次新版《時間簡史(插圖版)》更是新增了9頁過去20年間的宇宙學新發現。

作者簡介
史蒂芬 霍金(1942—2018),著名物理學家,科普作家。他的生日恰好是伽利略三百周年忌日,忌日則是愛因斯坦一百三十九周年誕辰。他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艾薩克 牛頓也曾任此職位),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也是聞名世界的科普作家,作品包括《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十問》等。

精彩書評
《時間簡史》這本書,不光有青年人說看不懂,連很有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也說過”看不懂”,隔行如隔山,看不懂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看比不看好,看了一定會有收穫。——丘成桐
認識與理解我們身處的宇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在時間和空間的框架下,基於大量的實驗與觀測結果,現代科學揭示了宇宙的奧秘,夢想成了現實。《時間簡史》帶你瞭解這個激動人心的歷史過程,介紹已有的結論並展望未來。——王貽芳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一種有趣的”解答”:是我們,是人類的存在決定了宇宙今天的樣子。我們如何,世界就會如何,宇宙也會如何。——寧理
無論是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都已經跨越時間了。——張雙南
在探求時間的真經大道上,有太多的玄妙等待著我們去領略:從黑洞的量子特性到萬物理論的追尋,從量子態宇宙的假設到平行宇宙的可能性再翻《時間簡史》之際,我忽然心生歡喜:人類的思維即宇宙的邊界;問對了問題,就終究會有答案。——尹燁
這本書不是冰冷的公式堆砌,而是一場關於存在的浪漫敘事。當你在插圖中凝視138億年前的宇宙奇點,在文字間穿梭於量子漲落的微觀世界,或許會豁然領悟:人類雖渺小如塵,卻因追問”我們從何而來”而偉大。無論你是想叩響物理學之門,還是渴望在庸常生活中觸摸永恆,《時間簡史》都將成為你書架上最閃耀的”時空指南” 。——水哥(王昱珩)

目錄

前言
新版前言
第一章 我們的宇宙圖像
第二章 空間與時間
第三章 膨脹的宇宙
第四章 不確定性原理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力
第六章 黑洞
第七章 黑洞不是這麼黑的
第八章 宇宙的起源和命運
第九章 時間箭頭
第十章 蟲洞和時間旅行
第十一章 物理學的統一
第十二章 結論
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
伽利略 伽利雷
艾薩克 牛頓
新發現
術語表
致謝
圖片版權
修訂再版隨記

前言/序言
新發現
史蒂芬 霍金
2016年
諸如我們起源的問題一度被認為是哲學家和神學家的領域,但科學逐漸給出了答案;確鑿的事實取代了推測。尤其是自 1996 年《時間簡史》再版以來的 20 年間, 我們在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方面進展顯著。我在書中提出的許多假設性思想現在已經獲得證實,還有一些進展則是意外之喜了。
暗能量和宇宙加速膨脹
1998 年,我們的宇宙未來圖景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兩個相互競爭的團隊使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分別得出結 論: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直接影響了宇宙的命運:宇宙的終極再坍縮(弗裡德曼的大擠壓)似乎不再是一種選項,宇宙似乎將永遠膨脹。
為何宇宙會加速膨脹 原因即所謂的”暗能量”,但這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它本身並不能說明什麼。事實上,弗裡德曼最初的設想似乎非常令人信服:要麼引力足夠強大,可以將萬物拉回到一起,隨著時間流逝,膨脹速度會減小;要麼它不夠強大,膨脹將暢通無阻。這兩種情況都沒有暗示膨脹實際上正在加速。
愛因斯坦的研究給出了部分答案。他曾試圖通過在其方程中引入所謂的宇宙學常數來修正他的廣義相對論,以使宇宙永恆不變——他確信這是事實。這個常數作為時空結構中的內稟力,起到”反引力”的作用。那是 1917 年的事,距離宇宙膨脹理論被證實還有很久。後來,愛因斯坦意識到弗裡德曼模型利落地解釋了哈勃的觀測結果後,就撤回了這個想法。
他的撤回也許過於倉促。目前看來,1998年首次發現的加速現象事實上可以用愛因斯坦的反引力來解釋。但這還沒完:內在的宇宙學常數可被賦予任何值,因此可以任何速率把宇宙推開。簡單的估計表明,早在星系形成之前,這種加速就會使宇宙迅速分離。那麼,為何反引力的強度就應該是這樣大呢
如果無邊界設想是正確的,則應該存在無限多個平行宇宙。其中每一個宇宙的反引力強度很可能不同,尤其是如果弦論是全面理解物理學的正確思路的話。那麼我們自然會生活在一個暗能量較小的宇宙中;人擇原理提醒我們,如果星系從未形成,我們就不會在此討論這個問題。
微波背景輻射和無邊界設想
如果無邊界設想是理解這些進展的關鍵,那麼我們 應該基於對早期宇宙的觀測認識的迅速提高,重新審視它是如何成立的。特別是,我們現在可以通過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來理解宇宙結構的起源。
微波背景輻射,顧名思義,是由微波構成的,與你的微波爐使用的微波一樣,只是功率要小得多。它們只能把比薩加熱到-270 4°C,連解凍都做不到,更不用說烤熟了。但這些超弱微波具有驚人的價值,因為對於它們的存在,只有一種合理的解釋:它們是宇宙非常熾熱和緻密的早期階段留下的輻射。隨著宇宙膨脹,輻射逐漸冷卻,直到成為我們今天可以探測到的微弱餘暉。
1965 年,背景輻射的存在得到了證實。一經發現,它就被視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有力直接證據。幾個月前,我剛剛完成了博士論文,其中一部分就是為了證明,在愛因斯坦的圖景中,早期的熾熱的緻密階段是不可避免的。
輻射測量的價值變得更高了。起初,微波的強度似乎在各個方向上都相同,這就導致了諸如暴脹等思想,它最初是為了解釋早期宇宙是如何變得如此均勻而提出的。經過仔細考察,它實際上預言的是,各處之間會有非常微小的差異。這種均勻性的偏差源自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會導致最小程度的漲落。
隨著一代代空間望遠鏡對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精度的不斷提高——首先是1989年發射的 COBE,然後是 2001 年發射的 WMAP,最後是 2009 年發射的普朗克衛星——這一預測已被證明是正確的。輻射強度確實發生了變化,變化幅度約為十萬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已經確定,背景輻射的變化的精確模式與我和其他人通過將暴脹模型與無邊界設想相結合而做出的具體預測一致。
為了描述大爆炸時的物理條件,無邊界設想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結合起來。它說,當我們回到宇宙的起始,空間和時間會變得混沌並”終結”,有點像地球表面的北極。根據無邊界設想,詢問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沒有時間概念可供參考。這就像問北極以北是什麼。
我與我的同事哈特爾(30 多年前我與他一起首次提出了無邊界設想)以及托馬斯 赫托格(Thomas Hertog)對這一切進行了檢驗。根據無邊界設想,我們 計算了大爆炸會產生什麼樣的宇宙,並將這一預測與我們的觀測進行了比較。結果證實,我們的宇宙應該誕生於一次暴脹爆發。
因此,現在在微波背景輻射中測量到的特徵似乎證實了暴脹和無邊界設想,但該理論有一個關鍵預測尚未得到驗證。根據暴脹理論,微波輻射的一小部分漲落可以追溯到快速膨脹相產生的引力波。這種原初引力輻射類似於黑洞的量子輻射,可被認為來自宇宙早期暴脹相 的事件視界。如果能探測到它,將證實黑洞會發出量子輻射,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直接證實的。我將在下面詳細介紹引力波的探測,但早期宇宙中產生的引力波在輻射的偏振中表現得最為清晰。在測量這種偏振方面,我們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它確實有望為我們的大爆炸理論提供確鑿而令人信服的證據。
即使沒有清晰的偏振視圖,宇宙微波背景數據也已經足夠好,我們現在可以開始填補一些空白了。暴脹和無邊界設想留下了許多未具體說明的細節 :例如,所涉及的精確能量,以及與基礎粒子物理學的關聯。這些細節 微妙地改變了預期的模式;通過仔細研究所看到的東西,我們現在開始理解接近大統一能量的物理學。要知道,它比地球上最好的實驗設施大型強子對撞機所能探測的能量要高 1 萬億倍。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