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二十四節 氣的起源過程,認為國家時間系統的制定和管理與政治活動緊密相關。二十四節 氣產生的萌芽期不晚于戰國,但其定型和普及是與秦漢以降的政治大一統密切相關的。四時中氣是形成二十四節 氣的中繩,並圍繞太陽視運動規律展開的。四時十二月令與二十四節 氣配伍方式獲得了極大的推廣,長期服務於社會生產生活,直接宣告了四時五行令等自秦漢以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該書較之以往的同類型研究,整合了史前和先秦、秦漢早期時段的各類發現和研究成果,將二十四節 氣的起源從文獻學角度進行了徹底的梳理、分析,深化了對二十四節 氣的歷史學探源。本研究利用出土文獻、考古資料、科技史、古天文學突破了學術界對二十四節 氣的傳統研究,彌補了傳統研究從社會生活史、民俗學的角度展開的材料缺陷,側重結合出土文獻對各類節 氣材料的整理、釋讀和結構性的研究,完成了對先秦、秦漢各類文獻所見節 氣材料的系統性梳理,有效地結合了中國古天文學理論進行論證,填補了依託出土文獻對其進行研究的學術史空白。
作者簡介
夏虞南,1991年生,籍貫四川峨眉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所助理研究員、國資博士後,”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博士後,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人文科學實驗班,獲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碩轉博畢業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和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出土文獻與先秦、秦漢史、歷史文獻學。博士論文《〈逸周書〉文本與成書新論》入選2023年度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主持2022年度北京市宣傳文化引導基金項目”二十四節 氣的起源與傳承:從傳世經典與出土文獻新證”。參與國家社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等研究課題。曾在《哲學與文化》《國際儒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
目錄
第一節 節 氣概論說 / 8
一、節 、氣分說 / 9
二、從文獻稱名看”節 氣”由來 / 21
三、觀測對象與早期節 氣的系統劃分 / 24
第二節 《逸周書》與二十四節 氣考辨 / 30
一、《逸周書 時訓》文本分析 / 31
二、《時訓》物候觀與二十四節 氣的時代特徵 / 37
三、《逸周書》中的其他節 氣類文獻 / 45
第三節 出土文獻與物候信息 / 49
一、卜辭中的風、雨、雹、虹、雷天象 / 49
二、基於農時的周人物候觀 / 53
三、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物候與政令的結合 / 56
第四節 節 氣與陰陽五行說 / 61
一、五行時令的陰陽五行觀 / 61
二、《逸周書 周月》所見陰陽五行說與三統觀 / 63
第一節 觀天象、成四時 / 72
一、觀天授時與時間政治 / 72
二、考古遺存與”四時”觀測 / 76
三、戰國文獻中的”四時”與”四神” / 84
第二節 化四時為八節 、十二節 / 91
第二章 二十四節 氣起源的初步探究
一、出土文獻中的八節 ——清華簡《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銀雀山漢簡《三十時》、北大漢簡《節 》、胡家草場漢簡《日至》 / 91
二、”六節 ““八節 ““十二節 “等較早形成的節 氣 / 98
三、清華簡《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八氣、六氣之辨 / 103
第三節 “啟”“閉”、歲首與改曆、易服 / 110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