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與生活-故事背後的生態科學 (第5版) 9787121503429 威廉.D.鮑曼 薩莉.D.哈克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電子工業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068
商品編號: 978712150342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生態學與生活-故事背後的生態科學 (第5版)
ISBN:9787121503429
出版社:電子工業
著編譯者:威廉.D.鮑曼 薩莉.D.哈克
頁數:5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580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及作用機理的科學,在世界走向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書是經典的生態學教材與科普圖書,共分7個單元:第1單元概述生物體及其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生物圈、環境因子等內容;第2單元講述進化生態學,包括進化與生態、生活史、行為生態學等;第3單元介紹種群,包括種群分佈和豐度、種群動態、種群增長與調節 等;第4單元簡介物種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寄生、競爭、互利共生等;第5單元介紹群落,闡述群落的性質與動態、多樣性等內容;第6單元介紹生態系統,包括物質生產、能量流動及食物網等;第7單元介紹應用和宏觀生態學,講述保護生物學、全球生態學。本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案例豐富,既具有專業書籍的嚴謹性,又具有科普書籍的可讀性,對生態保護教學、研究和決策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可作為生態學、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學生的導論性教材,也可作為生態學工作者和愛好者的參考資料,還可作為中小學生拓展知識面的科普書籍。

作者簡介
William D Bowman(威廉・D 鮑曼),美國杜克大學博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教授,主講生態學導論、植物生態學、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和生態系統生態學課程,指導本科生暑期實地課程和研究項目。研究方向是生理生態學、群落動力學和生態系統功能。Sally D Hacker(薩莉・D 哈克),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科瓦利斯分校教授,主講生態學導論、群落生態學和海洋生物學課程。研究方向為在物種相互作用和全球變化的不同背景下,自然和管理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服務。
王世岩,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博士,正高級工程師,研究領域涉及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生態流量保障、水生態功能分區、水工程生態環境評價、濕地生態演變、3S技術水生態環境應用等。近年來承擔並參與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研究項目,包括國家水體污染與治理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水利部重大研究項目等。

目錄

第1章 生命之網 1
1 1 引言 2
1 2 自然界中的聯繫 2
1 2 1 早期觀察表明寄生蟲導致了兩棲動物畸形 2
1 2 2 實驗室實驗檢驗了寄生蟲的作用 3
1 2 3 野外實驗表明多種因素會影響青蛙畸形 4
1 2 4 自然界中的聯繫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影響 6
1 3 什麼是生態學 7
1 3 1 公眾和專業人士對生態的看法往往不同 7
1 3 2 生態研究的尺度影響對事物的認識 8
1 3 3 生態學的研究範圍廣泛 8
1 3 4 有助於研究自然界中的聯繫的一些關鍵術語 10
1 4 回答生態問題 12
1 4 1 生態學家使用實驗、觀察和模型來回答生態問題 13
1 4 2 以一致的方式設計和分析實驗 14
1 4 3 我們對生態學的瞭解一直在不斷深入 15
1 5 複習題 17
第1單元 生物體及其環境
第2章 自然環境 20
2 1 引言 21
2 2 氣候 21
2 2 1 氣候控制生物體的生存位置和方式 22
2 2 2 全球能量平衡驅動氣候系統 23
2 2 3 大氣環流和海洋環流 24
2 2 4 大氣環流圈是以規則的緯度模式建立的 24
2 2 5 大氣環流單元產生不同類型的地表風 26
2 3 洋流由表面風驅動 28
2 4 全球氣候模式 30
2 4 1 海洋環流及大陸的分佈和地形影響全球溫度 30
2 4 2 氣壓和地形的模式影響降水 31
2 5 區域氣候影響 32
2 5 1 靠近海洋會影響區域氣候 32
2 5 2 山脈影響風向以及溫度和降水的梯度 33
2 5 3 植被通過地表能量交換影響氣候 34
2 6 氣候隨時間的變化 36
2 6 1 地軸傾斜導致季節 變化 36
2 6 2 水生環境的季節 變化與水溫和密度的變化有關 38
2 6 3 氣壓單元變化導致數年或數十年的氣候變化 38
2 7 化學環境 39
2 7 1 所有的水中都含有溶解的鹽 40
2 7 2 生物對其環境的酸度敏感 41
2 7 3 含氧量隨海拔高度、擴散和消耗變化 41
2 8 複習題 43
第3章 生物圈 44
3 1 引言 45
3 2 陸地生物群落 45
3 2 1 陸地生物群落反映全球降水和溫度模式 46
3 2 2 陸地生物群落的潛在分佈與實際分佈存在差異 47
3 2 3 熱帶季節 性森林和稀樹草原 50
3 2 4 山區的生物群落按海拔帶分佈 60
3 3 淡水生物區 62
3 3 1 江河中的生物群落因溪流大小及其在河道中的位置而異 62
3 3 2 湖泊中的生物群落隨水深和透光度的不同而變化 63
3 4 海洋生物區 64
3 4 1 近岸帶反映潮汐和基質穩定性的影響 64
3 4 2 開闊海洋和底棲帶取決於透光區和接近底部的程度 68
3 4 3 海洋生物區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69
3 5 複習題 70
第4章 應對環境變化:溫度和水 71
4 1 引言 72
4 2 對環境變化的反應 72
4 2 1 物種分佈反映環境對能量獲取和生理耐受性的影響 72
4 2 2 個體通過適應來應對環境變化 74
4 2 3 種群通過適應對環境變化做出反應 74
4 3 溫度變化 75
4 3 1 溫度控制生理活動 75
4 3 2 生物體通過改變能量平衡來影響其溫度 77
4 4 水資源可用性的變化 84
4 4 1 水沿能量梯度流動 84
4 4 2 必須補償水損失和溶質損失 84
4 5 複習題 91
第5章 應對環境變化:能量 92
5 1 引言 93
5 2 能量來源 93
5 3 自養 95
5 4 光合作用途徑 99
5 4 1 光呼吸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 99
5 4 2 C4光合作用降低光呼吸能量損失 100
5 5 異養 105
5 6 複習題 110
第2單元 進化生態學
第6章 進化與生態 112
6 1 引言 113
6 2 什麼是進化 113
6 2 1 進化是等位基因頻率變化 113
6 2 2 進化是經過改變的繼承 114
6 2 3 種群進化,個體不進化 115
6 3 進化機制 115
6 3 1 突變為進化提供原料 116
6 3 2 自然選擇增加有利等位基因的頻率,降低有害等位基因的頻率 116
6 3 3 隨機事件導致的遺傳漂變 118
6 3 4 基因流動是種群之間等位基因的轉移 120
6 4 適應性進化 120
6 4 1 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121
6 4 2 適應性進化可迅速發生 122
6 4 3 基因流動促進或限制當地的適應性 124
6 4 4 適應性並非完美無缺 124
6 5 生命進化史 125
6 5 1 隨著時間的推移,種群的遺傳分化導致物種形成 125
6 5 2 生命的多樣性反映了物種形成和滅絕速率 126
6 5 3 大規模滅絕和適應性輻射塑造了長期的進化模式 127
6 6 生態和進化的聯合效應 129
6 6 1 生態相互作用導致進化 130
6 6 2 進化可以改變生態相互作用 130
6 6 3 生態 進化反饋可以在短時間內發生 130
6 7 複習題 132
第7章 生活史 133
7 1 引言 134
7 2 生活史的多樣性 134
7 2 1 生活史特徵的個體差異無處不在 134
7 2 2 繁殖方式是一種基本的生活史特徵 137
7 2 3 生命週期通常很複雜 139
7 3 權衡 140
7 3 1 後代數量和大小之間的權衡 141
7 3 2 當前繁殖和其他生活史特徵之間存在權衡 142
7 4 生命週期演化 144
7 4 1 體形小有好處也有壞處 144
7 4 2 複雜的生命週期可能源於特定階段的選擇壓力 146
7 5 生活史的連續性 147
7 5 1 有些生物繁殖一次,有些生物繁殖多次 147
7 5 2 是快生快死還是慢而穩健 148
7 5 3 植物生活史可以根據棲息地的特徵分類 149
7 5 4 生活史可以獨立於體形和時間分類 150
7 6 複習題 152
第8章 行為生態學 153
8 1 引言 154
8 2 行為的進化方法 154
8 2 1 自然選擇隨時間塑造動物行為 154
8 2 2 行為由基因和環境條件決定 155
8 3 覓食行為 156
8 3 1 最佳覓食理論強調提高能量收益率的行為選擇 156
8 3 2 捕食者出現時個體通常改變覓食決策 159
8 3 3 獵物表現出防止被捕食者發現或威懾捕食者的行為 161
8 4 交配行為 162
8 4 1 雄性和雌性之間的差異可能是性選擇的結果 163
8 4 2 配子大小、親代撫育和生態因素影響交配行為 165
8 5 群居 166
8 5 1 群體生活的好處包括獲得配偶、免受捕食者傷害和提高覓食成功率 167
8 5 2 集體生活的成本包括更多的能量消耗、更多的食物競爭和更高的疾病風險 167
8 5 3 群體規模反映群體生活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平衡 168
8 6 複習題 169
第3單元 種群
第9章 種群分佈和豐度 172
9 1 引言 173
9 2 種群和個體 173
9 2 1 什麼是個體 173
9 2 2 生態學家通過基於面積的計數法、距離法和標記-重捕法來估算豐度 174
9 3 分佈和豐度模式 177
9 3 1 物種的地理範圍大小不一 177
9 3 2 物種的地理範圍錯落有致 178
9 3 3 物種分佈模型可用於預測物種地理範圍 179
9 4 分佈和豐度的重要過程 180
9 4 1 棲息地適宜性決定分佈和豐度 180
9 4 2 分佈和豐度反映進化和地質歷史 183
9 4 3 擴散是在整個景觀中分佈生物體的過程 183
9 5 集合種群 185
9 5 1 集合種群的特點是反復滅絕和殖民 185
9 5 2 即使適宜棲息地仍然存在,集合種群也可能滅絕 186
9 5 3 滅絕率和殖民率通常因地塊而異 186
9 6 複習題 190
第10章 種群動態 191
10 1 引言 192
10 2 種群增長模式 193
10 2 1 條件有利時發生指數增長 193
10 2 2 在邏輯斯蒂增長中,種群接近平衡狀態 194
10 2 3 所有種群規模都在波動 194
10 2 4 一些物種表現出種群週期 196
10 3 延遲密度依賴 197
10 3 1 種群密度的影響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延遲 197
10 3 2 延遲密度依賴使得麗蠅種群發生週期性變化 198
10 4 種群滅絕 199
10 4 1 種群規模波動增加滅絕的風險 199
10 4 2 小規模種群與大規模種群相比面臨更大的滅絕風險 199
10 5 複習題 205
第11章 種群增長與調節 206
11 1 引言 207
11 2 幾何增長和指數增長 207
11 2 1 當繁殖以固定的時間間隔進行時,種群規模幾何增長 207
11 2 2 當繁殖持續進行時,種群規模指數增長 208
11 2 3 種群規模可以快速增長,因為它是按乘法增加的 209
11 2 4 種群規模增長是有限的 210
11 3 密度的影響 211
11 3 1 密度無關因素決定種群規模 211
11 3 2 在許多種群中觀察到密度有關因素 213
11 4 邏輯斯蒂增長 214
11 4 1 邏輯斯蒂方程模擬密度有關的種群增長 214
11 4 2 邏輯斯蒂增長能否預測美國人口的環境承載能力 215
11 5 生命表 216
11 5 1 年齡或體形結構影響種群增長的速度 216
11 5 2 三類存活曲線 217
11 5 3 生命表可以基於年齡、大小或生命週期階段 219
11 5 4 人類有大量的生命表數據 220
11 6 複習題 223
第4單元 物種相互作用
第12章 捕食 226
12 1 引言 227
12 2 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飲食偏好 229
12 2 1 許多食肉動物的飲食範圍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