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 (第三版) 梁衛紅 97870308209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03082094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細胞生物學 (第三版)
ISBN:9787030820945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梁衛紅
頁數:40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580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細胞生物學(第三版)》分為11章,分別為概述,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細胞膜與細胞表面,小分子物質的跨膜運輸,細胞核,細胞質及內膜系統,半自主性細胞器,細胞骨架,細胞增殖,細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細胞通信與信號轉導。《細胞生物學(第三版)》系統介紹了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理論、概念和方法(基礎性),體系新穎、結構簡潔、重點突出(實用性),結合各章 節 的內容以知識框形式穿插相關*新進展(前瞻性)、第1事件、人物故事等內容(趣味性),並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材(思想性)。每章 的複習題篩選自近年國內重點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考研題,方便讀者檢測和鞏固知識。掃描每章 的二維碼可以獲取學習目標、知識結構圖、彩圖、視頻、知識點小測試等,掃描文前二維碼可以閱讀近60年來與細胞生物學相關的諾貝爾獎獲獎情況、參考答案及延伸閱讀文獻。書後提供細胞生物學主要術語索引,供讀者參考。

目錄

目錄

第三版前言
第1章 概述 1
1 1 細胞生物學的產生和發展 1
1 1 1 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 1
1 1 2 細胞生物學的發展歷程 3
1 2 細胞的基本概念和共性 6
1 2 1 細胞的基本特徵 6
1 2 2 細胞的結構共性 8
1 2 3 細胞中的生物分子 8
1 3 細胞的主要類型 10
1 3 1 原核細胞 10
1 3 2 古核細胞 13
1 3 3 真核細胞 13
1 4 非細胞的有機體及其與細胞的關係 17
1 4 1 病毒 17
1 4 2 類病毒 17
1 4 3 朊病毒 17
1 4 4 病毒與細胞在進化中的關係 18
本章 小結 19
第2章 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 21
2 1 顯微及亞顯微結構的觀察 21
2 1 1 光學顯微鏡 21
2 1 2 電子顯微鏡 26
2 1 3 掃描探針顯微鏡 30
2 2 細胞及亞細胞組分的分離 32
2 2 1 細胞的分選 32
2 2 2 細胞器及其亞組分的分離 34
2 3 細胞內特定大分子的顯示和鑒定 35
2 3 1 細胞化學技術 35
2 3 2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 35
2 3 3 原位雜交技術 36
2 3 4 放射自顯影術 37
2 3 5 綠色熒光蛋白與活細胞的研究 39
2 3 6 納米粒子標記技術 40
2 4 現代細胞生物學技術 40
2 4 1 細胞培養 40
2 4 2 細胞工程 43
2 5 模式生物 54
本章 小結 56
第3章 細胞膜與細胞表面 58
3 1 細胞膜的組成和結構 58
3 1 1 細胞膜的化學組成 58
3 1 2 細胞膜的結構模型 63
3 2 細胞膜的特徵和功能 66
3 2 1 細胞膜的特徵 66
3 2 2 細胞膜的功能 70
3 3 細胞表面與細胞的社會性 70
3 3 1 細胞連接 70
3 3 2 細胞表面的黏附分子 77
3 3 3 細胞外被與細胞外基質 79
本章 小結 86
第4章 小分子物質的跨膜運輸 88
4 1 脂雙層的不透性與膜轉運蛋白 88
4 1 1 脂雙層的不透性與細胞內環境的穩定 88
4 1 2 膜轉運蛋白 89
4 2 被動運輸 95
4 2 1 簡單擴散 96
4 2 2 協助擴散 97
4 3 主動運輸 101
4 3 1 ATP驅動泵 102
4 3 2 協同轉運 110
4 3 3 光驅動泵 111
本章 小結 113
第5章 細胞核 114
5 1 核膜 114
5 1 1 核膜的結構、解體與重建 114
5 1 2 核孔複合體 115
5 1 3 核纖層 121
5 2 染色質 122
5 2 1 染色質DNA與染色質蛋白 123
5 2 2 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核小體 128
5 2 3 染色質的組裝 131
5 2 4 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 134
5 2 5 染色質結構與基因活化 135
5 2 6 染色質與表觀遺傳 138
5 3 染色體 139
5 3 1 染色體的形態結構 139
5 3 2 染色體DNA的三種功能元件 141
5 4 核仁 143
5 4 1 核仁的超微結構 143
5 4 2 核仁週期 144
5 4 3 核仁的功能 144
5 5 核糖體 148
5 5 1 核糖體的類型與結構 148
5 5 2 核糖體的功能 153
5 5 3 RNA與生命起源 155
本章 小結 157
第6章 細胞質及內膜系統 159
6 1 細胞基質 159
6 1 1 化學組成 159
6 1 2 功能 160
6 2 內膜系統 164
6 2 1 內質網 165
6 2 2 高爾基體 170
6 2 3 溶酶體 176
6 3 過氧化物酶體 180
6 3 1 過氧化物酶體的功能 181
6 3 2 過氧化物酶體的發生 182
6 4 內膜系統與蛋白質的合成、分選和運輸 183
6 4 1 蛋白質的分選途徑和運輸方式 183
6 4 2 蛋白質共翻譯轉運的機制 185
6 4 3 膜泡運輸 189
本章 小結 196
第7章 半自主性細胞器 198
7 1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與功能 198
7 1 1 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198
7 1 2 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208
7 2 線粒體和葉綠體基因組的特徵 215
7 2 1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DNA 215
7 2 2 線粒體基因組、葉綠體基因組與核基因組的關係 216
7 2 3 線粒體蛋白質的運輸與裝配 218
7 2 4 葉綠體蛋白質的運輸與裝配 220
7 3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增殖和起源 223
7 3 1 線粒體與葉綠體的增殖 223
7 3 2 線粒體與葉綠體的起源 227
本章 小結 228
第8章 細胞骨架 231
8 1 微絲 231
8 1 1 微絲的結構 231
8 1 2 微絲的組裝 232
8 1 3 微絲結合蛋白 234
8 1 4 微絲的功能 240
8 2 微管 244
8 2 1 微管的結構 244
8 2 2 微管的組裝 245
8 2 3 微管結合蛋白 249
8 2 4 微管的功能 252
8 3 中間絲 254
8 3 1 中間絲的類型 254
8 3 2 中間絲的組裝 255
8 3 3 中間絲的功能 257
8 4 膜骨架和核骨架 258
8 4 1 膜骨架 258
8 4 2 核骨架 259
本章 小結 260
第9章 細胞增殖 262
9 1 細胞週期概述 262
9 1 1 細胞週期及類型 262
9 1 2 細胞週期各時相的主要特徵 264
9 1 3 細胞週期檢驗點 265
9 1 4 細胞週期的研究方法 266
9 2 細胞增殖的方式 269
9 2 1 無絲分裂 269
9 2 2 有絲分裂 270
9 2 3 減數分裂 278
9 3 細胞週期的調控 283
9 3 1 細胞週期調控的研究歷史 284
9 3 2 細胞週期調控的關鍵因子 286
9 3 3 細胞週期運轉的調控 290
9 3 4 細胞週期調控實例 294
本章 小結 297
第10章 細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299
10 1 細胞分化 299
10 1 1 細胞分化的基本概念 299
10 1 2 影響細胞分化的因素 303
10 1 3 細胞分化與胚胎發育 306
10 2 細胞衰老 308
10 2 1 海弗利克極限 308
10 2 2 細胞衰老的特徵 309
10 2 3 細胞衰老的原因 310
10 2 4 細胞衰老的分子機制 311
10 3 細胞死亡 313
10 3 1 細胞凋亡 314
10 3 2 細胞壞死 321
10 3 3 細胞自噬 324
10 4 幹細胞 325
10 4 1 幹細胞的類型和特徵 326
10 4 2 體細胞重編程技術 329
10 5 癌細胞 331
10 5 1 癌細胞的基本特徵 331
10 5 2 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334
10 5 3 腫瘤的發生機制 336
本章 小結 338
第11章 細胞通信與信號轉導 341
11 1 細胞通信的類型 341
11 1 1 依據信號發放細胞與靶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分類 341
11 1 2 依據信號分子作用的性質及作用方式分類 341
11 2 信號轉導系統的組成和特徵 342
11 2 1 信號分子 343
11 2 2 受體 344
11 2 3
第二信使 345
11 2 4 分子開關 346
11 2 5 胞內信號轉導分子的主要類型及其關係 347
11 3 細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 348
11 4 氣體信號分子NO介導的信號通路 349
11 5 細胞表面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 351
11 5 1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通路 351
11 5 2 酶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途徑 357
11 5 3 依賴於受控蛋白水解的信號轉導途徑 362
11 6 植物細胞中的信號轉導 364
11 6 1 植物激素信號轉導通路 365
11 6 2 植物的光信號轉導通路 366
11 6 3 植物鹽脅迫下的SOS 信號轉導途徑 367
11 7 細胞信號通路的特徵和調控 369
11 7 1 信號轉導的一般特徵 369
11 7 2 信號轉導效應的調控 370
本章 小結 375
主要參考文獻 377
主要術語索引 391

精彩書摘
第1章 概述
細胞生物學(cellbiology或cytobiology)是從細胞整體水平、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結構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這一學科的誕生和發展過程經歷了細胞的發現、細胞學說的提出、細胞學及細胞生物學的形成、現代分子細胞生物學的崛起等主要階段。細胞生物學的產生和發展以實驗工具的改進和技術進步為前提,在發展過程中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生理學等學科的關係越來越緊密,細胞生物學既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也是現代生命科學前沿學科之一。
1 1細胞生物學的產生和發展
細胞發現迄今巳有300多年的歷史了,伴隨著實驗技術和手段的進步,細胞生物學得以形成發展,並且逐步佔據了生命科學的核心地位。
1 1 1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
由於大多數細胞的直徑都在30,以下,遠遠超出了肉眼的分辨能力,因此細胞的發現與顯微鏡的發明是分不開的。
1 1 1 1細胞的發現
世界上第1架對科學研究有價值的顯微鏡是英國物理學家胡克(Hooke)於17世紀創制的,他在顯微鏡中加入粗動和微動調焦機構、照明系統及承載標本片的工作臺。這些部件經過不斷改進,成為現代顯微鏡的基本組成部分。胡克將採用自製顯微鏡觀察的許多結果,彙集成了Micrographia《顯微圖譜》一書,於1665年出版,在書中他將觀察到的木塞中的小孔洞稱為細胞(cell),雖然實際上他觀察到的是死細胞的細胞壁(圖1-1A),但是這卻標誌著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進入了顯微時代。
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是活細胞的發現者,1674年他用自製的顯微鏡(圖1-1B)觀察了池塘水中的原生動物。在他50年的科學生涯中,不僅觀察了大量動植物的活細胞,對細胞的大小進行了測量,而且將觀察結果做了詳細的記錄,並以通信的方式提交英國皇家學會,這些數據和現代測量的數值接近,說明列文虎克自製顯微鏡的分辨率可能達到了1^m,這一水平即使到18世紀末仍無人超越。
隨後陸續有學者在不同生物體中觀察到了細胞。儘管對細胞觀察的資料在不斷積累,但是在長達170多年的歷史中,並未對這些資料進行科學概括,也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
學顯微鏡之父——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32~1723年),荷蘭人,小時候只接受到一些基礎教育,僅通曉荷蘭語。由於幼年喪父,他16歲就開始在布店當學徒,數年後自己開了一家裁縫店,但是生意並不景氣。直到40歲,人到中年的列文虎克找到一份穩定且清閒的工作,成了代爾夫特市政廳看門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鏡片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