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篇基礎理論
1章 概論
一、理論基礎
二、針具組成
三、針具規格
四、操作特點
五、適用範圍
六、客觀及評價
2章 作用機制
一、皮部理論的支撐
二、十二脈的
三、十二筋的聯繫
四、阿是穴的作用
五、部分腧穴的參與
六、搖針手法的推動
七、松解剝離作用
八、生物電現象及能量轉換原理
九、”多米諾骨”效應
3章 針刺操作
一、針刺前的準備
二、針刺操作方法
三、針刺程
四、注意事項和禁忌
五、異常況的和處理
中篇
絡學說
一、絡的概念和特點
二、絡系統的組成
5章 腧論
一、腧穴的起源和發展
二、腧穴的命名
三、腧穴的分類
四、腧穴的作用
五、腧穴的定位和取法
6章 絡腧穴各論
一、任脈
二、督脈
三、手太陰肺
四、手陽明大腸
五、足陽明胃
六、足太陰脾
七、手少陰心
八、手太陽小腸
九、足太陽膀胱
十、足少陰腎
十一、手厥陰
十少陽三焦
十三、足少陽膽
十四、足厥陰肝
7章 人體各部常用穴位
一、頭部常用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二、面部常用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三、胸腹部常用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四、背腰部常用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五、上肢常用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十五、其他疑難雜症
附錄腕踝針療法
腕踝針療法的特點
二、腕踝針的適用範圍
三、全身分區
四、定位與主治
五、選點方法
六、操作方法
七、程
八、注意事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