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十便良方》(40卷)是南宋著名的醫方書,成書于慶元元年(1195)。作者郭坦,字履道,汾陽(今屬山西)人。《十便良方》今存不同系統的版本有兩類。一是日本所藏數種抄本(殘卷),書名為《備全古今十便良方》(以下簡稱”備全本”);一是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宋刻殘本,書名為《新編近時十便良方》(以下簡稱”新編本”)。
《十便良方》共40卷,內容廣泛,醫藥結合。
卷1至卷7,介紹藥物。其中常用中藥64種的功效占了3卷,此64藥之外,又有”所在皆有之藥本草節 要”3卷。第7卷專門介紹藥物鑒別和炮製的方法,書中涉及的64種主要藥物的炮製法也集中在此卷介紹。
卷8至卷33,以病為綱,統領諸方。這些疾病主要是一切風疾、傷寒等疾、一切氣疾、脾胃等疾、補虛損等疾、痰飲等疾、積熱等疾、眼目等疾、大小腸等疾、婦人等疾、小兒等疾、瘡腫折傷等疾。這26卷的內容是全書的主體。各疾病之前,也間或敘述病原。各病之下,則類聚治療之方。由於作者意在使此書更便利病家,因此在列舉諸方時頗費苦心。
卷34至卷40均為”雜方”,其中卷34為”脈訣”,卷35為”養生禁戒”,卷36為”丹藥”,卷37為”神仙服食”“酒治”,卷38為”食治”,卷39為”鬚髮、解毒”,卷40介紹了某些急救方法以及”有益諸證名湯”。
本書可供中醫臨床工作者、中醫文獻研究者以及中醫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郭坦,南宋醫家。字履道。汾州(今山西汾陽)人。張志斌,女,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特聘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華醫學會醫史學分會主任委員,德國柏林洪堡大學Charite醫科大學中國生命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專業為中醫醫史文獻專業,尤擅長中醫古文獻研究。第一主編代表作《本草綱目研究集成》(2015年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科學出版社,內含子書8種,33冊)。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全國優秀古籍圖書一等獎等。鄭金生,男,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史文獻學科帶頭人,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日本茨城大學人文學部客座研究員,現任德國柏林洪堡大學Charité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