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研實驗技術與應用 黃俊雲 盛瑤環 978754787120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36
商品編號: 978754787120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醫學科研實驗技術與應用
ISBN:9787547871201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黃俊雲 盛瑤環
頁數:2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566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醫學科研人員和醫學院校相關專業師生
19章 17位多學科專家
15種醫學實驗技術和原理
提升醫學實驗技能
培養複合型科研人才

內容簡介
本書是(乳腺癌康復研究進展和實踐》的姊妹書,由國內58名乳腺癌康復一線的醫護人員精心解析42個案例,從患者的病情出發,分析康復需求,介紹已經採取的康復指導或干預措施,評估康復效果,圍繞乳腺癌康復中”形體管理、淋巴水腫、心理情緒、性與生育、膳食營養、康復鍛煉、複查隨訪和伴隨病症”八條主線,展示了從理論到方法的實踐過程,提供針對乳腺癌康復具體需求的實用、有效解決方案。
本書權威實用,可供乳腺癌康復相關的臨床護理專業人員、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和醫學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1 黃俊雲,女,47歲,贛南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檢驗科科副主任,主任技師、副教授、碩導、碩士。現任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真菌學組委員會委員、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江西省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委、江西省醫學會微生物與免疫學分會委員、江西省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委員,江西省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省級專家、江西省科技專家庫大型科研儀器專家等。擅長病原微生物檢驗、細菌耐藥性監測分析和耐藥機制相關研究,致力於耐藥菌的防治和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主持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十余項;榮獲江西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贛州市科學進步三等獎1項;近年發表病原微生物相關的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其中SCI收錄10篇);以第一完成人完成科學技術成果鑒定4項(其中國內領先1項、國內先進2項、省內領先1項)。
2 盛瑤環,現任贛南醫科大學副校長,臨床醫學學士(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醫學院)、流行病學碩士(中山大學),長期從事醫學教育管理與慢性病防控研究。歷任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教務處處長等職,分管教學與學科建設期間推動臨床醫學專業通過教育部認證並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主持完成江西省重點教改課題《面向鄉村振興的醫學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構建》,主編《基層全科醫生臨床技能實訓教程》,兼任江西省醫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目錄

前言/序言
在當代醫學研究領域,培養兼具創新思維、實踐能力與系統科研素養的複合型人才已成為各學科發展的迫切需求。當前國內高校普遍受限於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硬件設施以及資源分配不均等條件,導致醫學生從本科階段的理論學習到研究生階段的課題實驗之間常出現銜接斷層。在實驗技術訓練層面,普遍存在課程系統性不足、多學科技術整合薄弱等問題,導致科研新生代往往需耗費大量時間摸索基礎實驗技能,甚至因技術儲備不足而錯失科研良機。基於此,我們系統梳理了現代醫學科研的核心技術體系,編寫了這本跨學科、綜合性的實驗技術讀物。
本書立足醫學科研實踐需求,構建了覆蓋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及生物信息學等多領域的技術體系。內容編排遵循”理論基礎一技術要點一應用實踐”的邏輯脈絡,涵蓋從細胞培養、分子克隆等基礎技術,到單核苷酸多態性檢測、蛋白質互作研究等進階方法,延伸至生物信息學分析、多組學數據整合等前沿領域。重點章 節 設有”技術原理”“標準化操作流程”“常見問題解析”及”臨床應用場景”模塊,幫助讀者建立系統的技術認知框架,力求實現”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學目標。
在編纂過程中,我們始終秉持三個核心原則:一是技術規範性,所有實驗方案均參照國際通用標準進行流程優化;二是學科交叉性,注重傳統實驗方法與前沿技術的銜接;三是應用導向性,通過典型科研案例解析技術選擇的科學邏輯。針對不同學習階段讀者,基礎章 節 配備圖示化操作說明與關鍵步驟解析,進階章 節 側重技術聯用策略與創新方法學探討。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首章 系統探討了科研誠信問題產生的因素、危害與表現形式,著重強調實驗設計規範與數據記錄標準。在技術章 節 中同步融入生物安全操作規範、實驗動物福利準則等必要內容,強化科研人員的倫理意識。
本書的成稿得益於由臨床科研專家與實驗技術骨幹組成的編寫團隊,所有技術細節 均經過多輪實踐驗證。我們誠摯期待使用者通過實踐反饋提出改進建議,使這本書可以在持續完善中更好地服務于醫學科研工作者。醫學研究是永無止境的探索,願這本凝聚實踐智慧的技術指南,能為您的科研工作提供切實的方法支持。
黃俊雲
2025年5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